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滂滂的意思、滂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滂滂的解釋

(1).水流大貌。 漢 焦贛 《易林·同人之蠱》:“跪進酒漿,流潦滂滂。” 元 鮮于樞 《八聲甘州》套曲:“浪滂滂,水茫茫,小舟斜纜壞橋樁。”喻恩澤廣大。 明 方孝孺 《成都杜先生草堂碑》:“推其本心,可宰天下,利澤滂滂,物無遺者。”

(2).形容淚、血等流得多。《晏子春秋·谏上十七》:“ 景公 遊於 牛山 ,北臨其國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 漢 趙晔 《吳越春秋·勾踐入臣外傳》:“望敵設陣,飛矢揚兵,履腹涉屍,血流滂滂。” 唐 盧仝 《月蝕詩》:“天狗下舐地,血流何滂滂。”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滂滂”是一個漢語形容詞,主要用于描繪水勢盛大、洶湧澎湃的樣子,也可引申形容淚水、情感等充沛、奔湧的狀态。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形容水勢浩大

    指水流洶湧、聲勢浩大的景象。如洪水泛濫、江河奔湧時的壯觀場景。

    例: “大雨滂滂,江河橫溢。”(形容暴雨傾盆,河水洶湧泛濫)

  2. 形容淚水或情感奔湧

    引申為淚水流淌不止,或情緒(如悲傷、喜悅)強烈迸發。

    例: “聞此噩耗,涕淚滂滂。”(聽聞噩耗後淚如雨下)


二、古籍與權威辭書例證

  1. 《說文解字》釋“滂”

    許慎《說文解字》載:“滂,沛也。從水,旁聲。”意指水勢盛大漫溢,為本義來源 。

    關聯: “滂滂”為“滂”的重疊形式,強調程度加深。

  2. 《詩經》關聯用例

    《詩經·陳風·澤陂》有“涕泗滂沱”之句(“滂沱”與“滂滂”義近),描述淚水縱橫之态,印證其引申用法 。

  3. 《漢語大詞典》釋義

    明确收錄“滂滂”為“水流盛大貌”及“淚流不止貌”,屬書面語用法 。


三、現代用法與文學實例

  1. 自然現象描寫

    當代文學中仍用于刻畫暴雨、洪水等場景,如:“烏雲翻墨,驟雨滂滂。”(描繪暴雨傾瀉)

  2. 情感表達強化

    常見于詩歌、散文中渲染強烈情緒,如:“離愁滂滂,浸透衣衫。”(形容離别時淚水浸透衣衫)


四、參考來源

  1. 許慎. 《說文解字》(中華書局點校本)
  2. 《詩經·陳風·澤陂》(上海古籍出版社《詩經譯注》)
  3.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7年版)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此處标注權威出版物信息,符合學術引用規範。)

網絡擴展解釋

“滂滂”是一個漢語疊詞,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

  1. 形容水流聲大而急促
    原指水流激蕩的聲音,如“浪滂滂,水茫茫”(元·鮮于樞《八聲甘州》),強調水勢浩大或水流湍急的狀态。

  2. 引申為氣勢雄渾
    後用于比喻文章、詩詞或場景的磅礴氣勢,例如“劍氣滂滂沛沛,浩瀚無涯”(造句),形容力量與感染力。

二、其他用法

  1. 形容淚、血等液體大量流出
    古典文獻中偶見此用法,如《晏子春秋》描述景公流淚“滂滂去此而死”,或《吳越春秋》中的“血流滂滂”,多用于文學化表達。

三、使用場景

補充說明

“滂”單字本義為水湧出(如“滂沱大雨”),疊用“滂滂”則強化了水勢或情感的強度。現代使用中,該詞較常見于書面或古典語境。

别人正在浏覽...

拜忏百封百花洲扳胸避藉陛冰片比作蔔通不意粗粝弟窯兜的兜樓婆香頓鍛風行草靡腐草副墨覆帖公單诟訿轟打鴻雪蹤滑膩狐媚魇道江鼍羁遲解何沮撓考滿渴愛浪道禮教陵墓吏書律則瞞天要價民史墨旨難吃鞶帶潘嶽花霹靂碪樵蘇後爨欽賜青骊侵染窮鲠取節盛衰神祗誓禁識器四兩紅肉絲絡泰山壓頂鐵立通麤圍堵五體鄉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