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滂滂的意思、滂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滂滂的解釋

(1).水流大貌。 漢 焦贛 《易林·同人之蠱》:“跪進酒漿,流潦滂滂。” 元 鮮于樞 《八聲甘州》套曲:“浪滂滂,水茫茫,小舟斜纜壞橋樁。”喻恩澤廣大。 明 方孝孺 《成都杜先生草堂碑》:“推其本心,可宰天下,利澤滂滂,物無遺者。”

(2).形容淚、血等流得多。《晏子春秋·谏上十七》:“ 景公 遊於 牛山 ,北臨其國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 漢 趙晔 《吳越春秋·勾踐入臣外傳》:“望敵設陣,飛矢揚兵,履腹涉屍,血流滂滂。” 唐 盧仝 《月蝕詩》:“天狗下舐地,血流何滂滂。”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滂滂”是一個漢語疊詞,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

  1. 形容水流聲大而急促
    原指水流激蕩的聲音,如“浪滂滂,水茫茫”(元·鮮于樞《八聲甘州》),強調水勢浩大或水流湍急的狀态。

  2. 引申為氣勢雄渾
    後用于比喻文章、詩詞或場景的磅礴氣勢,例如“劍氣滂滂沛沛,浩瀚無涯”(造句),形容力量與感染力。

二、其他用法

  1. 形容淚、血等液體大量流出
    古典文獻中偶見此用法,如《晏子春秋》描述景公流淚“滂滂去此而死”,或《吳越春秋》中的“血流滂滂”,多用于文學化表達。

三、使用場景

補充說明

“滂”單字本義為水湧出(如“滂沱大雨”),疊用“滂滂”則強化了水勢或情感的強度。現代使用中,該詞較常見于書面或古典語境。

網絡擴展解釋二

滂滂

滂滂,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形容水勢急洌、聲勢浩大的樣子。

拆分部首和筆畫:滂滂是一個形聲字,由水部和滂部組成。水部表明該字與水相關,滂部則是表示字義的部分。滂滂總共有12個筆畫。

來源:滂滂的出現最早可以追溯到《詩經·魯頌·民勞》中的一句詩句:“滂沱大雨。”後來逐漸演變為形容水勢洪大、聲勢浩大的意思。

繁體:滂滂的繁體寫法是「漰漰」。

古時候漢字寫法:滂滂的古體字寫作「颫颫」,在古代的碑刻和書法作品中可以見到這種寫法。

例句:

1. 雷電交作,風雨滂滂。

2. 狂風驟起,大浪滂滂。

組詞:滂滂重雨、滂滂江水、滂滂大雪。

近義詞:洪流、巨浪、洶湧。

反義詞:平靜、寂靜、沉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