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軸的意思、登軸的詳細解釋
登軸的解釋
進任要職。 清 杜岕 《東山行》詩:“ 長江 畫南北,公志恥登軸。”
詞語分解
- 登的解釋 登 ē 上,升:登山。登車。登門。登天。登台。登場(僴 )。登高。登攀。登臨。登科。登程。登堂入室。 踩,踐踏,腳向下用力:登踏。踢登。 記載:登記。登報。登載。 谷物成熟:登歲(豐年)。五谷豐登。
- 軸的解釋 軸 (軸) ó 穿在輪子中間的圓柱形物件:軸心。輪軸。 像車軸的用來卷繞東西的圓柱形器物:畫軸。卷軸。 量詞,古代用于以軸裝成的書卷,現用于纏在軸上的線以及裝裱帶軸子的字畫等:“邺侯家多書,插架三萬軸
專業解析
“登軸”是一個相對少用且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主要可歸納為以下兩個方面:
一、 本義:登車或登船(動詞)
指踏上車輛或船隻,表示開始行程。
- 釋義核心: “登”意為“由低處到高處”,“軸”在此指代“車軸”或“船體”(因船形似織軸或車軸可代指車船)。合指“登上交通工具”。
- 典籍例證:
- 《楚辭·九章·涉江》:“乘舲船餘上沅兮,齊吳榜以擊汰。船容與而不進兮,淹回水而凝滞。朝發枉陼兮,夕宿辰陽。苟餘心之端直兮,雖僻遠其何傷?” 雖未直接出現“登軸”,但描繪了登船涉水的場景,體現了“軸”代指舟船的意象背景。詳見《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相關條目釋義。
- 部分地方志或古詩文中,可見“登軸”描述士子啟程赴考或官員離任啟程的情景。其文化意義更側重于“啟程遠行”的象征。
二、 引申義:書畫裝裱完成(動詞)
指書畫作品經過裝裱,已卷在軸杆上,達到可供懸挂或收藏的狀态。
- 釋義核心: “軸”指書畫裝裱後用于卷收的“軸杆”。“登軸”即指作品已完成裝裱工序,成功安裝到軸杆上,成為完整的卷軸形式。
- 行業應用: 此用法多見于傳統書畫裝裱行業術語或古籍著錄中,描述作品最終完成的形态。
- 例如古籍著錄中可能記載:“某畫作,絹本設色,經某某裝池,已于某年某月登軸。” 意指該畫已裝裱完畢。可參考《中國書畫裝裱術語辭典》(故宮博物院編)等專業工具書。
“登軸”一詞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其核心含義依據上下文可分為:
- 動态行為: 指“登上車船”,表示啟程出發(本義)。
- 靜态狀态: 指書畫作品“完成裝裱并裝上軸杆”,成為卷軸(引申義,行業術語)。
其文化意義更側重于“啟程遠行”或“藝術成品完成”的象征性表達。如需最權威、詳盡的釋義及例證,建議查閱《漢語大詞典》、《辭源》等大型權威語文辭書的相關詞條。
網絡擴展解釋
“登軸”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
基本含義
“登軸”讀作dēng zhóu,原指古代官員上朝時登上高台或高架,象征地位崇高。後引申為“進任要職”或“受到重視”,多用于形容人晉升至重要職位或獲得特殊待遇。
-
來源與演變
- 該詞源于古代官員的禮儀制度,登高台的行為被賦予身份尊貴的象征意義。
- 清代詩人杜岕在《東山行》中寫道:“長江畫南北,公志恥登軸”,此處“登軸”暗含對追逐權位的批判,進一步印證其與官職相關的含義。
-
現代用法
現代語境中,“登軸”較少使用,但在文學或曆史讨論中,仍可指代晉升高位或獲得顯要地位,帶有一定的書面語色彩。
該詞結合了具體動作(登高)與抽象意義(地位提升),需根據上下文判斷其側重本義還是引申義。
别人正在浏覽...
辬華保聖寺倍反北洋海軍卑幼邊酒标記參坐成己成物承眷丑詫出來遞過丢三落四遁榮範本肥吃肥喝風沙扶颠公們倆詭怪過訪還私還隱合爪華甸嘩毀槐铉蹇躄舉疏苦難深重攔護隆極馬纼眉高眼下檷枸名将漠視男服樸斲峭刻清嘯神符聖廟視爲寇雠守一暑絺竦傑谇帚德鋤肅心天姿同音脫袴味精文債武工隊下坂走丸羲黃犀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