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綏鐵路的意思、濱綏鐵路的詳細解釋
濱綏鐵路的解釋
從黑龍江哈爾濱經牡丹江到邊境城市綏芬河,出境與俄羅斯鐵路接軌。長548千米。1903年築成。是東北鐵路網主要幹線之一。
詞語分解
- 濱的解釋 濱 (濱) ī 水邊;近水的地方:海濱。湖濱。 靠近(水邊):濱海。濱湖。濱江。 筆畫數:; 部首:氵; 筆順編號:
- 鐵路的解釋 行駛通道或軌道的一種,由鋼軌構成,早先是由木制,但現在通常為鋼制,通常由鋼軌首尾相接鋪成兩條線,構成供車輛行駛的永久性道路;按這樣形式鋪設兩條或多條軌道的路詳細解釋亦作“銕路”。有鋼軌的供火車行駛的
網絡擴展解釋
濱綏鐵路是中國東北地區的重要鐵路幹線,具有深厚的曆史背景和戰略意義。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概況
- 線路走向:西起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東至中俄邊境城市綏芬河市,全長約548公裡(不同來源數據略有差異,、2、4、5、6)。
- 建設時間:1898年6月9日開工,1901年3月3日全線貫通,1903年正式投入運營。
- 國際接軌:在綏芬河與俄羅斯鐵路連接,是中俄貿易的重要通道。
二、曆史背景
- 中東鐵路東段:濱綏鐵路原為沙俄修建的“東清鐵路”(後稱中東鐵路)東線,是沙俄為縮短西伯利亞大鐵路裡程、控制中國東北而建。
- 戰略意義:清朝末年通過《中俄密約》允許沙俄在華築路,鐵路的修建強化了沙俄對東北的經濟和軍事滲透。
三、技術升級與現狀
- 電氣化改造:2018年完成電氣化升級,采用和諧電3C型電力機車,牽引能力提升至5000噸,結束了百年貨運列車加挂補機的曆史。
- 經濟作用:作為中歐班列“東通道”關鍵線路,綏芬河口岸年貨物發送量超1000萬噸,中歐班列年通行量近900列。
四、地理與文化價值
- 沿途景觀:鐵路穿越哈爾濱、牡丹江等城市,途經一面坡、橫道河子等曆史小鎮,兼具自然風光與文化遺産。
- 交通網絡:西接京哈、哈佳等鐵路,構成東北鐵路網主幹線之一。
五、常見誤解澄清
- 名稱混淆:部分資料誤稱其連接山東濱州與綏化,實際線路位于黑龍江省内,與山東無關,需以權威來源為準。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細節或當前運輸數據,可參考東北網及漢典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濱綏鐵路是指連接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北部濱州和廣西壯族自治區中部的一條鐵路。該詞拆分部首為 辶 (chuò) 和 金 (jīn),總共8畫。濱綏鐵路的來源是由于該鐵路連接了濱州和綏江兩地,所以得名為濱綏鐵路。關于繁體字的寫法,不确定。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濱綏鐵路可能沒有具體的寫法,因為鐵路在古代并不存在。以下是濱綏鐵路的例句:"濱綏鐵路的開通将進一步促進沿線地區的經濟發展。" 關于組詞,濱綏鐵路可以和其他地名或交通工具相關的詞彙組成詞組,例如"濱綏鐵路站"或"濱綏高速公路"。近義詞可能是濱綏鐵路的簡稱或别名,例如"BGB鐵路"。反義詞可能是其他鐵路線或交通工具,如"S1號線"或"公共汽車"。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