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疏慢的意思、疏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疏慢的解釋

亦作“疎慢”。亦作“踈慢”。1.輕忽,怠慢。《孔叢子·抗志》:“夫其親敬非心,見吾所可親敬也,則亦以人口而疏慢吾矣。”《北史·封懿傳》:“ 道武 引見,問以 慕容 舊事, 懿 應對疏慢,廢黜還家。” 宋 歐陽修 《與呂正獻公晦叔書》:“而久闕馳誠,恃知之厚,必不罪其疎慢也。”《東周列國志》第四六回:“ 芈氏 來至東宮, 商臣 迎拜甚恭,三獻之後,漸漸疎慢,中饋但使庖人供饌,自不起身。”

(2).疏遠,不親近。 元 鄭廷玉 《楚昭公》第三折:“梢公道疎者下船。您兄弟想來,嫂嫂姪兒與哥哥正是着親的,惟您兄弟是個疎慢些的,理當下水。”

(3).粗糙。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經籍會通四》:“惟 滇 中紙最堅……其堅乃與絹素敵,而色理疏慢蒼雜,遠不如 越 中。”

(4).謂放縱狂傲。 唐 韋應物 《野居》詩:“結髮屢辭秩,立身本踈慢;今得罷守歸,幸無世欲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疏慢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文言色彩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待人處事疏忽怠慢、不恭敬嚴謹。以下從權威詞典及文獻角度分層解析:


一、核心釋義

  1. 疏忽怠慢

    指态度輕率、不認真,缺乏應有的重視或禮節。

    ▶《漢語大詞典》釋為:“怠慢;輕忽。”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強調其含“不周到、不殷勤”之意,多用于形容人際交往中的失禮行為。

  2. 散漫疏離

    引申指關系疏遠冷淡,行為松懈不拘。

    ▶《古代漢語詞典》例證:“交情疏慢”,暗含情感或行為上的疏離感。


二、古典文獻中的用法

《資治通鑒·唐紀》 有載:

“疏慢如此,安能集事!”

此句批判官員處事輕忽怠惰,警示其難以成事,凸顯“疏慢”對責任履行的負面影響 。


三、現代語境的應用

現代漢語中,“疏慢”多用于書面語或正式場合,例如: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2.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
  3. 《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
  4. 《資治通鑒》(司馬光,中華書局點校本)

(注:因古籍原版無直接網絡鍊接,标注出版社版本信息供查證。)

網絡擴展解釋

“疏慢”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多個角度解析,具體如下:

一、核心釋義

  1. 輕忽怠慢
    指态度上的不重視或行為上的疏忽。例如《北史·封懿傳》提到“應對疏慢”,即因應答輕慢被罷黜。在《孔叢子·抗志》中,也強調若他人并非真心尊敬,便會表現出疏慢。

  2. 疏遠不親近
    表示人際關系中的冷淡或距離感。如元雜劇《楚昭公》中的情節,角色因關系疏遠而主動提出“理當下水”,體現了情感上的疏離。

二、其他引申義

  1. 粗糙
    用于形容事物的質地或工藝不夠細緻。明代文獻提到滇中紙張“色理疏慢”,指其紋理粗粝,遠不如越中紙張精細。

  2. 放縱狂傲
    在唐代韋應物的詩句“立身本踈慢”中,描述了一種不受拘束、傲然自處的性格特質。

三、使用語境

四、總結

“疏慢”的釋義需根據上下文判斷,既可指态度行為,也可引申為物品質感或性格特征。若需更多古籍例證,可參考《北史》《孔叢子》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阿梨诃咃拜見碧幌擯嘿常操鏟子潮濤成旨愁怅春曦醇質詞采殚竭凋疏貂文負字寡嬸果成鼓扇蠱尾豪門巨室後梢畫筆黃蒙蒙荒色匠衙腳膀剿匪解書金岫寄身伎藝均勢客賦空置匮盟流遞亂獄名列前茅能飯齧壞潘年清蘌入心三珠符勝卻神緻攝氏溫标實才水蟲豎毛書字填撫甜軟聽朔聽證完璧歸趙未遂吾生蠁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