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未遂的意思、未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未遂的解釋

[not accomplished;abortive] 沒有達到;沒有實現

政變未遂

詳細解釋

指沒有成功或未能如願。 南朝 梁 锺嵘 《詩品·總論》:“近 彭城 劉士章 ,俊賞之士,疾其淆亂,欲為當世詩品,口陳标榜,其文未遂,感而作焉。” 唐 劉滄 《春晚旅次有懷》詩:“東西未遂歸田計,海上青山久廢耕。” 宋 柳永 《鶴沖天》詞:“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未遂風雲便,争不恣狂蕩。” 甯調元 《讀史感書》詩:“投河未遂 申徒狄 ,伏劍應期 溫次房 。”如:未遂政變;犯罪未遂。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未遂"是漢語中一個兼具法律專業性與日常使用性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未能按照預想實現"。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商務印書館,2020年)解釋,該詞包含兩層語義維度:

一、法律術語層面 在刑事法律範疇特指"犯罪行為的未完成狀态",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三條規定,犯罪未遂應同時滿足三個要件:已着手實施犯罪、因意志外原因未得逞、具備社會危害性。如持刀搶劫遭遇路人制止即構成搶劫未遂。

二、日常用語層面 泛指各類計劃或意願的未達成,此時不涉及法律評價。例如《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年)收錄的"求學未遂""改革未遂"等用例,均指代中性的事件未完成狀态。這種用法可追溯至《漢書·王莽傳》"事未遂而發覺"的早期記載。

該詞在構詞法上屬于偏正結構,"未"表否定副詞,"遂"作動詞表示成功實現,整體構成完成态否定式。現代漢語中常與"犯罪""心願""計劃"等名詞搭配使用,形成固定詞組表達特定語義場景。

網絡擴展解釋

“未遂”一詞在法律和日常語境中有不同維度的解釋,主要分為以下兩類:

一、法律術語中的定義(刑法範疇)

核心概念:指行為人已着手實施犯罪行為,但因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完成全部犯罪構成要件或未實現預期結果的狀态。

  1. 法律特征:

    • 已着手實行:行為人開始實施符合刑法分則規定的具體犯罪構成要件行為(如盜竊時已撬鎖)。
    • 未得逞:未完全滿足犯罪構成要件(如殺人未導緻死亡)。
    • 外部阻礙:因不可控因素中斷(如被他人制止、客觀條件限制)。
  2. 分類:

    • 實行階段:
      • 實行終了未遂:行為完成但結果未發生(如投毒後被害人被救)。
      • 未實行終了未遂:行為未完成即被迫終止(如盜竊時被當場抓獲)。
    • 可能性:
      • 能犯未遂:客觀可能成功但因意外失敗(如開槍射擊但未擊中)。
      • 不能犯未遂:因手段/對象錯誤注定無法成功(如用假槍殺人)。
  3. 處罰原則:
    根據《刑法》第二十三條,可比照既遂犯從輕或減輕處罰,但需綜合犯罪性質、社會危害性等因素裁量。

二、日常用語中的含義

廣義解釋:泛指未達成目标或未實現願望的狀态,如“政變未遂”“自殺未遂”等。
語義延伸:強調行為已啟動但中途受阻,結果未如預期,常用于描述事件、計劃或行動的失敗。

三、示例對比

“未遂”需結合具體語境區分法律與非法律含義,其核心均指向“行為已實施但結果未完成”的未完成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

百執不學無術恻促呈應蚩薄吃鐵石瓷宮刺頭泥裡陷鹾課大哥道義之交大人國疊掌洞洞費事敷妙詭托邯淡河水不犯井水豁拳火宋疆甽堅坐桀賊精簡機構驚挺津橋峻極考案口裡倈倈辣語略稱流裡流氣埋魂明師抛漾貧腔齊奴瓊粉觑定曲環若爾散匪三江并流上賬山磵笙篁深拱時常收離聚散姝貌瑣質淌白僋俕頹衰推引屯蒙兀兀騰騰仙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