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聽朔的意思、聽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聽朔的解釋

古代帝王、諸侯于每月初一聽朝治事前所行之禮。謂聽治一月之政自此日告朔後始之。《禮記·玉藻》:“玄端而朝日於東門之外,聽朔於南門之外。”《禮記·玉藻》:“諸侯玄端以祭,裨冕以朝,皮弁以聽朔於大廟。”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質文》:“聽朔廢刑發德,具存二王之後也。” 清 俞樾 《群經平議·論語一》“吉月必朝服而朝”:“諸矦乃於朔日服皮弁服朝于大廟,使大夫奉天子命而北面受之,是曰聽朔,亦曰視朔,視聽一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聽朔”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與禮儀和政治活動相關,具體含義如下:

1.基本含義

“聽朔”指古代帝王、諸侯在每月初一(朔日)舉行的聽政儀式。這一日,統治者會處理當月的政務開端,象征政事的正式啟動。該詞源于《禮記·玉藻》,如記載“玄端而朝日于東門之外,聽朔于南門之外”,表明儀式需穿着特定禮服,并在固定場所進行。

2.禮儀與政治意義

3.詞源與演變

4.其他解釋

部分資料(如)将“聽朔”引申為成語,比喻敏銳察覺事物變化。但此說法未見于權威典籍,可能是後世衍生的象征性解讀,需謹慎對待。

“聽朔”的核心含義是古代統治者在朔日舉行的政治儀式,兼具禮儀規範與治理功能,反映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政治哲學。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禮記》及漢代經學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聽朔的意思

聽朔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聽從朔日指示或者指揮。朔日指的是農曆月份的第一天,古代人們常常以朔日來确定一些活動的時間安排。

拆分部首和筆畫

聽朔的部首是耳(耳是一個常見的漢字部首,意思是與耳朵有關的事物)。聽朔共包含10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聽朔是一個古代漢字,來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在繁體字中,聽朔的寫法與簡體字一樣。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聽朔的寫法中的"耳"字常常寫成朝向右邊的形式;"䘽"是代表一個人在聽朔的動作。

例句

1. 他每次聽朔後都會立刻行動。

2. 在古代,人們會在聽朔後舉行盛大的祭祀儀式。

組詞

聽朔可以組成一些相關的詞語,例如:

1. 聽從:表示遵循、順從。

2. 朔日:指農曆每月的第一天。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服從,聽命。

反義詞:違抗,不聽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