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守寡的嬸母。《紅樓夢》第四九回:“走至半路泊船時,遇見 李紈 寡嬸,帶着兩個女兒,長名 李紋 ,次名 李綺 ,也上京,大家叙起來,又是親戚。”《紅樓夢》第四九回:“ 賈母 王夫人 等因素喜 李紈 賢惠,且年輕守節,令人敬服,今見她寡嬸來了,便不肯叫他外頭去住。”
“寡嬸”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多個權威來源進行解析:
寡嬸(拼音:guǎ shěn)指守寡的嬸母,即叔父去世後未再婚的嬸母。該詞由“寡”(守寡)和“嬸”(叔父的妻子)兩字組合而成,強調親屬關系中的婚姻狀态。
文學示例
在《紅樓夢》第四十九回中,李纨的寡嬸攜女兒進京投親,賈母因敬重李纨守節,特意留其寡嬸在賈府居住。這表明“寡嬸”常用于描述家族内守寡女性的親屬關系。
社會背景
傳統社會中,寡婦的婚姻狀态常影響家族安排。例如接續婚習俗中,寡婦可能由家族晚輩續娶(如侄子娶寡嬸)。
與“寡嬸”相關的詞彙包括“鳏寡孤獨”等,但該詞本身無直接近義詞或反義詞,僅描述特定親屬身份。如需更多例句或文化背景,可參考《紅樓夢》原文或傳統婚俗研究資料。
“寡嬸”是一個漢字詞彙,用來形容一個在丈夫去世後成為寡居的婦女。使用了“寡”的寡居,以及“嬸”的意思,即女婿的母親,表示這個婦女是丈夫的家庭中的婦女。寡嬸通常與她的丈夫的兄弟和兒子們一起生活,繼續履行她的角色和責任。
“寡嬸”由“宀”、“冖”、“女”、“次”、“心”五個部首組成。它的總筆畫數為19,其中“宀”占了3畫,冖占了2畫,女占了3畫,次占了6畫,心占了5畫。
“寡嬸”一詞最早出現在《辭海》這部辭書中,是由中國著名的語言學家鄭振铎先生所著。在繁體字中,“寡”和“嬸”字的形狀保持不變。
在古代,“寡嬸”可以有不同的漢字寫法。例如,“寡”字在古代也可以寫作“夬”,而“嬸”字可以寫作“氏”。雖然寫法不同,但意思相同。
1. 她是一個善良而勇敢的寡嬸,一直照顧着她的家人。
2. 寡嬸和她的侄子一起住在一個小村莊裡。
3. 當她丈夫去世後,她成為了一位堅強的寡嬸。
******、寡居、孤嬸
寡居婦女、喪夫婦女
有夫之婦、已婚婦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