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缺乏誠意的盟會。《左傳·成公二年》:“十一月,公及 楚 公子嬰齊 、 蔡侯 、 許男 、 秦 右大夫 説 、 宋 華元 、 陳 公孫寧 、 衛 孫良夫 、 鄭 公子去疾 及 齊國 之大夫盟于 蜀 。卿不書,匱盟也。於是乎畏 晉 而竊與 楚 盟,故曰‘匱盟’。” 杜預 注:“匱,乏也。” 孔穎達 疏:“私竊為盟,盟終不固,此盟是匱乏之道也。”一說,谲詭權詐之意。見 清 劉文淇 《春秋左氏傳舊注疏證》。
“匮盟”是一個源自古代文獻的詞彙,其含義需結合曆史語境和權威注解來理解。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解釋:
“匮盟”指缺乏誠意或私下達成的盟約,通常因外部壓力(如畏懼強權)而秘密結盟,導緻盟約本身不穩固。
字義拆分:
曆史出處:
多用于描述因形勢所迫、缺乏信任而達成的脆弱聯盟,常見于曆史或文學讨論中。
《匮盟》是一個成語,表示因為物資匮乏而聯合起來。它主要表示資源不足時,各方團結合作,互相幫助以應對困難的态度。
成語《匮盟》可以拆分成兩個部分,即“匮”和“盟”。
“匮”字的部首是“匚”,它表示貯藏或包裹的意思。它有5個筆畫。
“盟”字的部首是“皿”,它表示容器的意思。它有9個筆畫。
《匮盟》是由“匮”和“盟”兩個字組合而成的。它源自《周易·象數》:“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則不告。利用享祀,然後平。”意思是說,在以德行治國的周朝,人民團結一緻,互相幫助,共同應對困難。
繁體字形為《匱盟》。
古代寫作《匮盟》的時候,有時會用其他形式的字來代替現代的“匮”和“盟”,比如上古的文字“匱”和“珉”。
1. 在面對災害時,各地互相幫助,形成了一股緊密的匮盟。
2. 在戰争年代,各個部隊通過共享資源,建立了匮盟來支持彼此。
團結、協作、合作、聯合
合力、共同努力
各自為戰、互相對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