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剿匪的意思、剿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剿匪的解釋

[send armed force to suppress bandits] 剿滅土匪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剿匪"是由"剿"和"匪"組成的複合詞,作為軍事術語具有特定含義。"剿"在《說文解字》中釋為"絕也",引申為武力清除;"匪"原指筐類器物,後假借為"非"表示否定,自清代起特指危害社會的武裝團夥。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的解釋,剿匪指"用軍事力量清剿土匪",強調通過有組織的武裝行動消除地方匪患。這一概念包含三個核心要素:①以國家或地方政權為主體;②針對非法武裝集團;③采取殲滅性軍事手段。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補充其曆史語境,該詞在清代文獻中已頻繁出現,如《清史稿》記載的"剿匪安民"政策,指官方平定白蓮教等民間武裝勢力的軍事行動。現代漢語中特指中國共産黨在解放戰争時期(1945-1949年)肅清國民黨殘餘勢力及地方武裝組織的軍事行動,如《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記載的西南剿匪戰役。

該詞存在近義表述"讨匪""平叛",但語義側重不同:"剿匪"強調徹底消滅,而"讨伐"側重懲戒性質。在當代語言使用中,常見于曆史文獻、軍事題材作品及地方志編纂,如《湖南省志·軍事卷》對湘西剿匪戰役的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

“剿匪”是一個漢語詞彙,指通過軍事手段消滅土匪或盜匪,以維護社會秩序。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詞義

  1. 字面含義
    “剿”意為讨伐、消滅,“匪”指強盜或非法武裝團夥。組合後指通過武力清除土匪。

  2. 現代用法
    當代語境中,偶爾用于比喻打擊網絡犯罪或非法活動,但此用法較少見。


二、曆史背景與具體應用

  1. 國共内戰時期
    國民黨曾以“剿匪”特指對中國共産黨及其武裝力量的軍事行動,如圍剿紅軍。

  2. 新中國初期剿匪行動
    1949年至1953年,中國共産黨領導解放軍開展了大規模剿匪鬥争,目标包括國民黨殘餘勢力、地方土匪及特務組織。

    • 規模:動用150萬兵力,殲滅土匪240餘萬人。
    • 意義:為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等政策掃清障礙,鄧小平曾強調“不剿滅土匪,一切都無從談起”。

三、曆史意義

剿匪不僅是軍事行動,更是鞏固政權的關鍵舉措。毛澤東将其與土改結合,通過分配土地赢得民心,使民衆主動支持剿匪,最終根除了中國數千年的匪患。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數據,可參考中國軍網()等權威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哀素寶星便事弼亮兵人冰山易倒不好不毛褫職沖冠仇慝出敵意外大叫淡伫點定匪人憤怼逢遭偾蹶負衡據鼎扶曳梗紛關連浩初華燦換工貨艙狐書戶穴蹇嵼狡僞激進派津樓酒妓亢木六變籠官侓魁淪傷粘合劑鳥背平定屏風兒憑記骞汙青空榮荂賞異損除桃心調詞架訟梯愚入聖頭目人委廢僞服下茶瑕颣瞎路謝媒洗兒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