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寮的意思、庶寮的詳細解釋
庶寮的解釋
亦作“ 庶僚 ”。1.百官。 漢 張衡 《思玄賦》:“戒庶寮以夙會兮,僉恭職而并迓。” 南朝 梁 沉約 《齊太尉文憲王公墓志銘》:“微言永謝,庶寮誰仰。”《清史稿·禮志七》:“諭部院大臣董率庶僚,常朝按期赴班,毋曠闕。”
(2).指一般官吏。《新五代史·雜傳·裴皞》:“我見 桑公 於中書,庶寮也; 桑公 見我於私第,門生也。” 明 張居正 《三辭恩命疏》:“即使臣職居冗散,列在庶僚,亦足以震耀一時,垂聲千載。”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獻四·張璁》:“ 璁 以庶僚,躐緻宰相。”
詞語分解
- 庶的解釋 庶 ù 衆多:庶務。庶物。庶績。富庶。 平民,百姓:庶民。庶人。黎庶。 宗法制度下家庭的旁支,與“嫡”相對:庶子(妾生的兒子)。庶母(嫡出子女稱父親的妾)。庶姓(古代稱與帝王沒有親屬關系的異姓諸侯)。
- 寮的解釋 寮 á 小屋:茅寮。茶寮酒肆。 小窗。 古同“僚”,官。 筆畫數:; 部首:宀;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庶寮的漢語詞典釋義
庶寮(shù liáo)是古漢語複合詞,由“庶”與“寮”二字構成,專指普通官吏或百官中的一般官員,區别于高級職位的官員。以下從詞源、釋義及典籍用例三方面解析:
一、字義分解
-
庶(shù)
- 本義為“衆多”,引申為“普通”“非嫡系”。《說文解字》釋:“庶,屋下衆也。”
- 在官職語境中,強調地位普通或非核心,如“庶官”(一般官員)。
-
寮(liáo)
- 通“僚”,指同官署的官吏。《爾雅·釋诂》:“寮,官也。”
- 古籍中多與官職相關,如“同寮”(同僚)。
二、複合詞釋義
- 核心含義:指朝廷中數量衆多的普通官吏,即“百官之列”。
- 權威典籍佐證:
- 《漢語大詞典》釋:“庶寮,衆官。”強調其群體性特征。
- 《辭源》注:“庶寮即衆僚屬,泛指一般官吏。”
- 語境差異:
- 與“重臣”“宰輔”對比,凸顯職位層級較低;
- 常與“群臣”“百司”并用,如“庶寮拱默”(衆官靜默不言)。
三、典籍用例
- 《後漢書·孝順帝紀》:
“庶寮允諧,庶績鹹熙。”
(百官和諧,政績皆興。)
- 歐陽修《謝緻仕表》:
“雖庶寮之畢力,豈能補于纖瑕。”
(即使衆官盡力,亦難彌補微小過失。)
四、語義演變
- 古代:強調官職的普遍性與群體性(中性詞);
- 現代:因“庶”“寮”二字罕用,該詞已退出日常語彙,僅存于古籍研究與文史論述中。
參考資料:
- 《漢語大詞典》(漢典網收錄)
- 《爾雅》(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 《辭源》(商務印書館)
網絡擴展解釋
“庶寮”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文獻中有以下解釋:
一、發音與構成
- 拼音:shù liáo,由“庶”(衆多、平民)和“寮”(小屋、官署)組成。
二、基本含義
- 泛指百官
指朝廷中的衆多官員,如《思玄賦》中“戒庶寮以夙會兮”即指召集百官。
- 指一般官吏
後引申為普通官員,如《新五代史》提到裴皞稱自己為“庶寮”,即下級官吏。
三、詳細解釋
- 百官之義
源自漢代文獻,如南朝梁沈約《齊太尉文憲王公墓志銘》中“微言永謝,庶寮誰仰”,強調官員群體的重要性。
- 普通官吏之義
明清時期多用于指代中下層官員,如張居正《三辭恩命疏》中自謙“列在庶僚”。
四、其他說明
- 争議解釋:個别資料(如)提到“庶寮”作為成語形容平庸之人,但此說法未見于權威典籍,可能是現代引申或誤讀,需謹慎參考。
五、文獻出處
主要見于《思玄賦》《新五代史》《清史稿》等古籍,體現其曆史語境中的使用。如需完整考據,可查閱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半勞動力笨蛋采畫冊籍朝末塵熛唓嗻馳風喘噓貙貍詞句丁子香督催鄂博訛法翻簧礬山範樣格高意遠歸要故土漢光蝴蝶夢疆郊講谟降省挍計劫買九駿九卿鴃舌郡廨堪以告慰了察荦荦大端魯衛渌醑毛糙闵憐弄盞傳杯剖露鋪謀定計潛襲戚憂驅涉認熟榮猿沙田世路適賢施展所用踏賞溫煦無輔無所不在下口下民賢身貴體谿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