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高意遠的意思、格高意遠的詳細解釋
格高意遠的解釋
謂文章的格調高雅,含意深遠。 宋 王禹偁 《送丁謂序》:“去年得 富春 生 孫何 文數十篇,格高意遠,大得六經旨趣。”
詞語分解
- 格的解釋 格 é 劃分成的空欄和框子:格子紙。方格兒布。 法式,标準:格局。格律。格式。格言。合格。資格。 表現出來的品質:格調。風格。人格。國格。性格。 阻礙,隔閡:格格不入。 擊,打:格鬥。格殺。 推究:格
- 意遠的解釋 .謂胸懷曠達,意趣超逸。 北周 庾信 《謝趙王示新詩啟》:“落落詞高,飄飄意遠。” 唐 杜甫 《麗人行》:“态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花月痕》第八回:“ 荷生 緩走到堤邊,看那遊人垂釣,
網絡擴展解釋
“格高意遠”是一個漢語成語,主要用于形容文章或藝術作品的格調高雅、内涵深遠。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1.發音與基本含義
- 發音:gé gāo yì yuǎn
- 釋義:指文章的格調高雅,含意深遠。部分來源也提到其可引申為形容人的品格高尚、思想深刻(如書畫、文學創作等)。
2.出處與典故
- 最早出處:宋代王禹偁《送丁謂序》中的“去年得富春生孫何文數十篇,格高意遠,大得六經旨趣”。
- 背景:此句評價孫何的文章既符合儒家經典(六經)的旨趣,又兼具高雅風格和深刻内涵。
3.用法與示例
- 語法功能:通常作謂語、定語,用于評價文學作品、書畫等藝術作品。
- 例句:
- “陸俨少,書畫追求格高意遠。”
- “唐朝人談性,格高意遠,風雅無比。”
4.近義詞與延伸意義
- 近義詞:格調高雅、意境深遠(需結合具體語境)。
- 延伸:部分現代解釋将其擴展至形容人的品格和思想境界,但傳統用法仍以評價文學作品為主。
5.權威性與應用場景
- 權威來源:多部詞典(如漢典、滬江詞典)及文學研究資料均收錄此成語,強調其在古典文學批評中的重要性。
- 適用領域:文學評論、藝術鑒賞、學術寫作等。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送丁謂序》原文或宋代文學研究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格高意遠》是一個成語,意思是胸懷寬廣,志向遠大。這個成語可以拆分成兩個部分:格(gé)和高(gāo)。其中,“格”的部首是木字旁,共有6個筆畫;“高”的部首是高字旁,共有10個筆畫。
《格高意遠》這個成語起源于《晉書·範陽賈誼傳》。傳說,範陽賈誼是晉朝時期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和文學家。他的志向非常遠大,同時他的胸懷也非常開闊,因此就有了這個成語。
關于繁體字的寫法,可以寫作「格高意遠」。
在古時候,「格高意遠」這個成語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但在現代漢字規範中,這個成語的寫法是固定的。
以下是一個使用《格高意遠》的例句:他格高意遠地追求世界和平的夢想。
一些與《格高意遠》有關的組詞可以包括:格局、胸懷、志向、宏偉、壯麗等。
一些近義詞可以包括:志向遠大、氣宇不凡。
暫時沒有反義詞與《格高意遠》相關聯。
希望以上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