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寮的意思、庶寮的详细解释
庶寮的解释
亦作“ 庶僚 ”。1.百官。 汉 张衡 《思玄赋》:“戒庶寮以夙会兮,僉恭职而并迓。” 南朝 梁 沉约 《齐太尉文宪王公墓志铭》:“微言永谢,庶寮谁仰。”《清史稿·礼志七》:“諭部院大臣董率庶僚,常朝按期赴班,毋旷闕。”
(2).指一般官吏。《新五代史·杂传·裴皞》:“我见 桑公 於中书,庶寮也; 桑公 见我於私第,门生也。” 明 张居正 《三辞恩命疏》:“即使臣职居冗散,列在庶僚,亦足以震耀一时,垂声千载。”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四·张璁》:“ 璁 以庶僚,躐致宰相。”
词语分解
- 庶的解释 庶 ù 众多:庶务。庶物。庶绩。富庶。 平民,百姓:庶民。庶人。黎庶。 宗法制度下家庭的旁支,与“嫡”相对:庶子(妾生的儿子)。庶母(嫡出子女称父亲的妾)。庶姓(古代称与帝王没有亲属关系的异姓诸侯)。
- 寮的解释 寮 á 小屋:茅寮。茶寮酒肆。 小窗。 古同“僚”,官。 笔画数:; 部首:宀;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庶寮的汉语词典释义
庶寮(shù liáo)是古汉语复合词,由“庶”与“寮”二字构成,专指普通官吏或百官中的一般官员,区别于高级职位的官员。以下从词源、释义及典籍用例三方面解析:
一、字义分解
-
庶(shù)
- 本义为“众多”,引申为“普通”“非嫡系”。《说文解字》释:“庶,屋下众也。”
- 在官职语境中,强调地位普通或非核心,如“庶官”(一般官员)。
-
寮(liáo)
- 通“僚”,指同官署的官吏。《尔雅·释诂》:“寮,官也。”
- 古籍中多与官职相关,如“同寮”(同僚)。
二、复合词释义
- 核心含义:指朝廷中数量众多的普通官吏,即“百官之列”。
- 权威典籍佐证:
- 《汉语大词典》释:“庶寮,众官。”强调其群体性特征。
- 《辞源》注:“庶寮即众僚属,泛指一般官吏。”
- 语境差异:
- 与“重臣”“宰辅”对比,凸显职位层级较低;
- 常与“群臣”“百司”并用,如“庶寮拱默”(众官静默不言)。
三、典籍用例
- 《后汉书·孝顺帝纪》:
“庶寮允谐,庶绩咸熙。”
(百官和谐,政绩皆兴。)
- 欧阳修《谢致仕表》:
“虽庶寮之毕力,岂能补于纤瑕。”
(即使众官尽力,亦难弥补微小过失。)
四、语义演变
- 古代:强调官职的普遍性与群体性(中性词);
- 现代:因“庶”“寮”二字罕用,该词已退出日常语汇,仅存于古籍研究与文史论述中。
参考资料:
- 《汉语大词典》(汉典网收录)
- 《尔雅》(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 《辞源》(商务印书馆)
网络扩展解释
“庶寮”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文献中有以下解释:
一、发音与构成
- 拼音:shù liáo,由“庶”(众多、平民)和“寮”(小屋、官署)组成。
二、基本含义
- 泛指百官
指朝廷中的众多官员,如《思玄赋》中“戒庶寮以夙会兮”即指召集百官。
- 指一般官吏
后引申为普通官员,如《新五代史》提到裴皞称自己为“庶寮”,即下级官吏。
三、详细解释
- 百官之义
源自汉代文献,如南朝梁沈约《齐太尉文宪王公墓志铭》中“微言永谢,庶寮谁仰”,强调官员群体的重要性。
- 普通官吏之义
明清时期多用于指代中下层官员,如张居正《三辞恩命疏》中自谦“列在庶僚”。
四、其他说明
- 争议解释:个别资料(如)提到“庶寮”作为成语形容平庸之人,但此说法未见于权威典籍,可能是现代引申或误读,需谨慎参考。
五、文献出处
主要见于《思玄赋》《新五代史》《清史稿》等古籍,体现其历史语境中的使用。如需完整考据,可查阅汉典、查字典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安身之地包乘制丙科鸧括抽简禄马传衣鹑星次止寸心冬学发绺放迁風迸风牛浮阳耕鉏鬼才号位画描阛閈火盆减笔字绞急贾奇介立接嘴金貂贳酒惊哭径情直行酒胾跨步电压朗爽雷罇飂戾鳞褓灵胜令音龙目鸾庭麦口期梅家艺明允木运配偶濆激辟邪旗遣策朅来期颐梢摇沙三守株待兔水照云光讼地通时达变颓垫伪让闻鸡舞无适无线电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