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rm] 和暖
溫暖,暖和。 南朝 梁簡文帝 《六根忏文》:“所以象簟清潤,遨遊於夏室;重衾狐白,溫煦於冬房。” 唐 鄭亞 《李衛公<會昌一品集>序》:“日赫于晝而乏清媚,月皎于夜而無溫煦。”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安期島》:“時方嚴寒,既至,則氣候溫煦,山光徧巖谷。” 茅盾 《霜葉紅似二月花》八:“他那小聲而充滿了熱忱的談吐,立即把這小小屋子裡的空氣弄得溫煦起來了。”
“溫煦”是一個形容詞,主要含義為溫暖、和暖,既可形容自然氣候或環境,也可延伸至人的性格或氛圍。以下是詳細解析:
自然氣候/環境
指陽光、天氣等溫暖宜人,如“溫煦的陽光”“氣候溫煦”。
《漢典》引《聊齋志異》例句:“時方嚴寒,既至,則氣候溫煦,山花遍岩谷。”
南朝梁簡文帝《六根忏文》中亦用“溫煦”描述冬日的溫暖環境。
人的性格或氛圍
形容性格溫和、待人親切,或營造出溫暖舒適的氛圍。
如“溫煦的性格”“溫煦的談吐”,茅盾在《霜葉紅似二月花》中描述談話使“空氣溫煦起來”。
部分資料提到“溫煦”可指身體維持恒溫的狀态,但此用法較少見,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漢典》《聊齋志異》等古籍原文,或現代文學中的引申用法。
溫煦(wēn xù)是一個漢字詞語,形容氣候或溫度暖和而舒適的意義。
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水(shuǐ)和火(huǒ),其中水表示液态,火表示熱量。它共有12個筆畫。
溫煦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莊子·逍遙遊》:“溫煦者衆天地之工,行方圓之道。” 這裡溫煦被用來形容自然界的和諧與舒適。
在繁體字中,溫煦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時候溫煦的漢字寫法和現代略有不同。例如,《說文解字》中将溫寫作“㸦”,将煦寫作“煦”。溫具有溫暖、和緩的意思,而煦則表示溫暖、溫和。
以下是關于溫煦的一些例句:
一些與溫煦相關的詞語有:和暖、溫暖、宜人、舒適等。
與溫煦相反的詞語可以是寒冷、凄涼、寒冽等。
組詞方面,可以有溫煦陽光、溫煦氣候、溫煦春風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