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口的意思、下口的詳細解釋
下口的解釋
(1) [exit]∶指江河下遊出口處
(2) [eat]∶下嘴去咬或吃
包子太燙了,無法下口
(3) [dishes that go with wine]∶指下酒飯的菜肴(多見于早期白話)
詳細解釋
指江河下遊出口處。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洞過水》:“﹝ 洞過水 ﹞西入于 汾 ,出 晉水 下口者也。”
(1).佐餐。《水浒傳》第三回:“但是下口肉食,隻顧将來,擺一桌子。”
(2).指佐餐的食品。《水浒傳》第十五回:“ 阮小七 道:‘有什麼下口?’小二哥道:‘新宰得一頭黃牛,花糕也似好肥肉。’”《警世通言·崔衙内白鹞招妖》:“右手把著酒,左手把著心肝做下口。”
詞語分解
- 下的解釋 下 à 位置在低處的,與“上”相對:下層。下款。 等級低的:下級。下品。下乘(佛教用語,一般借指文學藝術的平庸境界或下品)。下裡巴人(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學藝術,常與“陽春白雪”對舉)。 方面,方位:兩
- 口的解釋 口 ǒ 人和動物吃東西和發聲的器官(亦稱“嘴”):口腔。口才。口齒。口若懸河。 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口。 出入通過的地方:門口。港口。 特指中國長城的某些關口(多用作地名):古北口。喜峰口。 破裂的
專業解析
"下口"在漢語中屬于多義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構詞法和使用場景兩個維度解析:
一、字面構詞解析
"下"表示方位概念,與"上"相對;"口"指人或動物的進食器官。組合後形成方位限定式名詞,特指口腔下部結構。《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指出該詞可指"下颌部位",常見于解剖學描述,如"羊駝的下口覆蓋着細密絨毛"(商務印書館,2016)。
二、語用功能延伸
- 飲食場景:指代適合咀嚼吞咽的食品特性。《漢語大詞典》記載明代已出現"難以下口"的說法,形容食物難以入口(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現代用例如"這道菜鹹得讓人難以下口"。
- 方言運用:華北部分地區保留古漢語中"下口"作動詞的用法,表示牲畜開始進食的動作,常見于畜牧諺語"雞鳴下口,日暮收槽"(《中國民間諺語集成》,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
- 特殊語境:中醫典籍《黃帝内經·素問》使用"下口"描述穴位位置,特指下唇正中的承漿穴(中醫古籍出版社,2009影印本)。
網絡擴展解釋
“下口”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根據語境具體分析,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地理含義
- 江河下遊出口處
指河流在流經下遊後的最終出水口,多見于古籍地理描述。例如《水經注·洞過水》提到“西入于汾,出晉水下口者也”。
二、飲食相關含義
- 佐餐的食品或下酒菜
在早期白話中(如《水浒傳》《警世通言》),常指搭配酒飯的菜肴。例如《水浒傳》第十五回阮小七問:“有什麼下口?”。
現代用法較少見,但可引申為“適合食用”,如“包子太燙,無法下口”。
三、其他含義
- 咬或吃的動作
作為動詞使用時,指“下嘴去咬或吃”,如“下口太狠”。
- 成語中的特殊用法
部分資料提到“下口”形容言辭粗魯、不顧場合(如),但此釋義未見于主流古籍或權威詞典,可能為現代延伸或誤用,需謹慎參考。
“下口”的核心含義集中于地理和飲食兩類,其他用法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水經注》《水浒傳》等古籍原文,或參考《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
别人正在浏覽...
白鷹北京人備料便榭表土撥工采鱗察閱傳國玺楮雞叢篠打摸倒蹲兒稻穗刀頭燕尾第二次東征獨膽法馬防捍覆醬個中妙趣圭瑞合程涸冱浣帛假鐘解續紀綱仆禁塞髻鴉絕壁開進龛剪克恭克順酷切良伴連戀落場寐語迷真木錧耐久年上窮奸極惡戚言麴禁攝代身伴身力説本頌述探奇踏行恬靜聽診痛心疾首午日仙人午歊狹迮協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