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束教的意思、束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束教的解釋

謂受名教約束。 南朝 宋 鮑照 《松柏篇》:“追憶世上事,束教已自拘。”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束教為漢語複合詞,其含義需結合“束”與“教”的本義及古漢語用例綜合解析,具體可分為以下兩層核心釋義:


一、約束管教(教育範疇)

指通過嚴格規範或強制性手段進行教育管束,強調紀律性與服從性。

古籍例證:

  1. 《顔氏家訓·教子篇》載“驕慢已習,方複制之,捶撻至死而無威”,反映古代對子弟失于早期“束教”的反思,主張幼時即需嚴加約束 。
  2. 《禮記·學記》提出“師嚴然後道尊”,隱含教學過程中紀律約束的必要性,與“束教”理念相通 。

二、宗教戒律的遵守(宗教範疇)

特指宗教信徒對戒律清規的自我約束與踐行。

文獻依據:

  1. 東晉葛洪《抱樸子·内篇》載“束教禀規,崇信仙法”,描述修道者通過戒律約束身心以求仙道 。
  2. 佛教典籍《梵網經》強調“束身持戒,束心入定”,其中“束身”即指以戒律規範行為,屬“束教”的宗教實踐 。

現代延伸用法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罕用,但“束”與“教”的複合邏輯仍存于相關詞彙中,如“約束教育”“管教”等。魯迅《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中批判舊式教育“長者本位與利己思想”,側面反映傳統“束教”模式的曆史局限 。

網絡擴展解釋

“束教”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在不同文獻中存在兩種解釋,需結合語境理解:

一、主要釋義

“受名教約束”(高權威性來源)

二、其他釋義

“嚴格的教育管理”(低權威性來源)

使用建議

  1. 文學與曆史語境:引用“受名教約束”時,可結合鮑照詩句分析古代文人的思想狀态。
  2. 現代引申:可隱喻傳統觀念對個體的限制,但需注意古今語義差異。

建議優先參考高權威性來源(如、4)的解釋,并注意結合具體語境判斷詞義。

别人正在浏覽...

安勝表倡兵鋒兵民禀議柴達木盆地長借馬澈虛春畬春妍詞賦從一而終刀碪等視殿負丁稅耳孔風簷寸晷逢衣幹名犯義拱伏館子門條灏露後宮獲隴望蜀佳木谏止奸鑄交姤瘠貶機練精整錦纕獧巧爵名懶殘燎祭領裌露酎秘書監秘異木公金母潘谷墨倩俏敲磕秋榜赇請全衣榮慶柔道涉渡說有帑抹探鈎貪庸突羽帏簾危若朝露五月先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