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負的意思、殿負的詳細解釋
殿負的解釋
因欠國家賦稅而考課居下。語本《漢書·兒寬傳》:“後有軍發,左内史以負租,課殿,當免。”《左傳·昭公六年》“國将亡必多制” 唐 孔穎達 疏:“懦弱則為殿負,彊猛則為稱職。” 宋 葉適 《朝議大夫知處州蔣公墓志銘》:“公治郡,以愛惜知縣為本。獄訟賦輸,使任其殿負,文檄遞舖,一人不至縣庭。” 宋 葉適 《茶陵軍減苗置寨記》:“然後畝之增稅者盡除,夫之荷糧者悉免,官急借而先期者償之,戶窮乏而殿負者貸之。”
詞語分解
- 殿的解釋 殿 à 高大的房屋,特指帝王所居和朝會的地方,或供奉神佛的地方:宮殿。寶殿。金銮殿。殿堂。殿閣。殿上虎(喻敢谏之臣)。殿試。 〔殿下〕對親王或太子的敬稱。 在最後:殿後。殿軍。 筆畫數:; 部首:殳
- 負的解釋 負 (負) ù 馱,背(坕 ):負米。負疚。負重。如釋重負。負荊請罪。 擔任:擔負。負責。負累(噄 )。負罪。負荷。忍辱負重。身負重任。 仗恃,依靠:負隅頑抗。自負(自以為了不起)。 遭受:負傷。負屈
網絡擴展解釋
“殿負”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與賦稅、政績考核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殿負(diàn fù)指因拖欠國家賦稅而在官員考核中被評定為下等。該詞源于《漢書·兒寬傳》的記載,其中提到左内史因未能完成征收租稅的任務,導緻考核成績墊底(“課殿”),面臨免職風險。
二、詞源與演變
-
核心出處
源自《漢書·兒寬傳》:“後有軍發,左内史以負租,課殿,當免。”這裡的“課殿”指考核位列末等,結合“負租”(欠稅)形成了“殿負”一詞。
-
後世應用
- 唐代孔穎達在《左傳》注釋中提到“懦弱則為殿負”,說明該詞被用于形容官員能力不足導緻政績低下。
- 宋代葉適的墓志銘中記載官員“使任其殿負”,表明這一考核标準在宋代仍被沿用。
三、擴展說明
- 考核制度背景:古代官員需定期接受“考課”(政績評估),内容包括賦稅征收、司法案件處理等。未能完成任務者會被記為“殿負”,影響升遷甚至被罷免。
- 語義延伸:除賦稅外,“殿負”有時也泛指因失職導緻考核結果不佳的行為。
四、文獻參考
若需查閱完整原文或更多曆史用例,可參考《漢書·兒寬傳》、唐代《五經正義》及宋代葉適文集。
網絡擴展解釋二
《殿負》是一個漢字詞語,用來形容在官方或儀式場合下,擔負着殿門守衛、值班等職責的人員。下面是有關《殿負》的一些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殿負》的拆分部首是殳和貝,共有13個筆畫組成。
來源:《殿負》這個詞的來源較為複雜,既有古代漢字的演變,也受到其他文化的影響。這個詞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古代宮廷中的儀式和制度。
繁體字:《殿負》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殿負」。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變化。關于《殿負》這個詞,其古代寫法可能與現代稍有差異,但基本的意思和用法沒有太大變化。
例句:他是宮廷中的一位《殿負》,負責守衛皇宮大殿的安全。
組詞:與《殿負》相關的組詞可能包括《殿門》、《負責》、《守衛》等。
近義詞:與《殿負》近義的詞語可以是《門衛》、《殿門護衛》等。
反義詞:《殿負》的反義詞可以是《殿貴》或者《殿主》等,它們代表着在宮廷中更高級别的職責。
希望以上内容對你有幫助!如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