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隴望蜀的意思、獲隴望蜀的詳細解釋
獲隴望蜀的解釋
同“ 得隴望蜀 ”。語本《東觀漢記·隗嚣傳》、《後漢書·岑彭傳》。謂已取得 隴 右( 甘肅 一帶),又想攻取西 蜀 ( 四川 一帶)。比喻貪得無厭。 梁啟超 《論民族競争之大勢》:“其奈得寸入尺、獲 隴 望 蜀 者,既眈眈相逼乎前,而政府之懾狐威者,今日許以寸,明日予以尺;民間之貪蠅利者,甲也導諸 隴 ,乙也導諸 蜀 。”參見“ 得隴望蜀 ”。
詞語分解
- 獲的解釋 獲 (獲⑤穫) ò 打獵得到的禽獸:獵獲。 得到,取得:獲得。獲獎。獲悉。如獲至寶。 古代對奴婢的賤稱:臧獲。 能得到機會或空閑:不獲面辭。 收割莊稼:收獲。 筆畫數:; 部首:艹; 筆順編號:
- 蜀的解釋 蜀 ǔ 中國四川省的别稱:蜀本(宋代在四川刻印的書籍)。蜀客(旅遊蜀地的人)。蜀椒。蜀繡(四川出産的刺繡)。蜀錦。得隴望蜀。 中國朝代名:蜀漢。 中國周代諸侯國名,在今四川省成都市一帶。 筆畫數:;
專業解析
“獲隴望蜀”實為“得隴望蜀”的常見誤寫形式,該成語出自《後漢書·岑彭傳》。本文依據權威辭書及曆史文獻,從本義溯源、語義演變、用法解析三個維度進行專業闡釋。
一、本義溯源
該典故記載于南朝宋範晔《後漢書·岑彭傳》:“人苦不知足,既平隴,複望蜀。”記載東漢初年光武帝劉秀命岑彭平定隴右後,又命其進取西蜀的史實。成語本義指軍事戰略的連續性,後經語義演變承載文化認知。
二、語義演變
- 核心語義:比喻貪得無厭,不知滿足
- 引申維度:
- 進取精神(中性語境):如《資治通鑒》注疏中肯定其戰略價值
- 貪欲批判(貶義主流):《漢語大詞典》明确标注為“比喻貪心不足”
- 現代應用:多用于批評過度索取行為,《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收錄為常用貶義成語
三、用法解析
- 語法結構:連動式成語,可作謂語、定語
- 典型語境:
- 商業談判:“籤訂合同後還要求額外優惠,這簡直是得隴望蜀”
- 人際關系:“晉升主管後又謀求董事席位,這般得隴望蜀令人側目”
- 使用禁忌:不宜用于褒揚合理追求場景
權威參考: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
- 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
- 中華書局點校本《後漢書》
- 司馬光《資治通鑒》相關注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獲隴望蜀”是一個成語,通常與“得隴望蜀”同義,以下為詳細解釋:
釋義
- 本義:原指東漢時期光武帝劉秀在平定隴右(今甘肅一帶)後,又企圖攻取西蜀(今四川中西部)的曆史事件。
- 比喻義:形容人貪得無厭、得寸進尺,已取得利益仍不滿足,還想要更多。
出處與典故
- 曆史背景:出自《後漢書·岑彭傳》,東漢初年,隗嚣割據隴地,公孫述占據蜀地。光武帝劉秀命岑彭率軍攻打隴右後,在信中寫道:“人苦不知足,既平隴,複望蜀。”
- 演變:後以“獲隴望蜀”或“得隴望蜀”比喻貪心不足。
用法與示例
- 語法功能:作謂語、賓語,含貶義。
- 示例:梁啟超曾用此詞批評列強對中國的侵略:“政府之懾狐威者,今日許以寸,明日予以尺;民間之貪蠅利者……既眈眈相逼乎前。”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得寸進尺、貪得無厭、貪心不足。
- 反義詞:知足常樂、適可而止。
補充說明
- 字形差異:“獲”與“得”可通用,均指“取得”;“隴”指甘肅,“蜀”指四川。
- 現代應用:多用于批評個人或群體在利益追逐中的過度行為,如商業競争、國際關系等場景。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完整出處,可參考《後漢書》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八法針拔蒲箯筍燈籠蹩蹩炳炳不關痛癢尺田寸寶達麽蛋市刀幾大亞灣核電站凡材豐穰分稅制膏壤咕噜果子酒遑甯嘉賞金雞障酒盤酒坐霁野克家坑灰未冷龍蟠虎踞嚨哅陋宇羅衫戮餘耄悼渺漠明祇鳥哢排當澎湖辟難品竹調絃前式清點清浄身漆紗券證趨操日今三闾稍長膽壯沈悼盛戚受衆天宗體趣徒搏隤納文瑞文子文孫舞衫歌扇徙蔔諧度西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