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試後所發的榜。亦借指秋試。 明 吳承恩 《賀閻雙溪令嗣登科障詞》:“秋榜高魁,行魁春榜,喜事自然連接。”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二十:“餘戊午秋闈,與 錫山 李 君 時乘 ,同寓 馬 姓家,同登科榜,垂五十年。”《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回:“明年秋榜,插了金花,還你個舉人。”
“秋榜”一詞主要有以下兩個含義,需根據具體語境區分:
基本定義
指明清時期科舉制度中,秋季鄉試(秋闱)後發布的錄取榜單,也代指秋試本身。例如《兒女英雄傳》提到“明年秋榜,插了金花”,即指通過鄉試中舉。
曆史背景
古代科舉分春闱(會試)和秋闱(鄉試),秋闱多在農曆八月舉行,放榜于秋季,故稱“秋榜”。如明代吳承恩在《賀閻雙溪令嗣登科障詞》中提及“秋榜高魁”,清代袁枚《隨園詩話》也記載了秋闱經曆。
引申含義
部分文獻将其引申為人才選拔或評比的象征,如“秋榜及第”比喻通過考核獲得認可。
指墨蘭的一個品種,屬蘭花科。其特點是每年農曆九月(公曆10月左右)開花,恰逢古代科舉放榜時節,故得名“秋榜”或“榜墨”。
“秋榜”需結合語境理解:
秋榜是由“秋”和“榜”兩個字組成的詞語。秋指的是季節秋天,榜指的是記錄或名單。它的意思是秋季的名單或記錄。
秋榜的部首是⽉(月)和⼭(山)。⽉表示與月亮有關的事物,⼭表示與山有關的事物。秋榜的筆畫數是9畫,其中“秋”為9畫,“榜”為8畫。
“秋榜”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古人将秋天視為豐收的季節,因此經常會制作一份名單或記錄,記錄下各種豐收的成果,這份名單就叫做秋榜。
在繁體字中,“秋榜”保持了和簡體字相同的寫法,“秋”和“榜”都沒有任何變化。
在古時候,秋榜的字寫法可能略有不同。在《說文解字》中,“秋”字的古時寫法為禾字加上火字,表示莊稼成熟而燃燒。而“榜”字則與現在相同。
以下是一些使用秋榜的例句:
1. 這個農場制作了一份秋榜,記錄下這個季節的收獲成果。
2. 她的名字出現在了秋榜上,她非常自豪。
秋榜的一些相關詞彙包括:
1. 組詞:秋天、豐收、名單、記錄。
2. 近義詞:秋名冊、秋季列表。
3. 反義詞:春榜、夏榜、冬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