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國 魏 正始 中, 何晏 、 王弼 等祖述《老》、《莊》,立論以為“天地萬物皆以無為本”, 王衍 甚重之,唯 裴頠 以為非,著《崇有論》以譏之。見《晉書·裴頠傳》、《王衍傳》。後用為讨論萬物本原之典。 宋 蘇轼 《明日南禅和詩不到故重賦<數珠篇>以督之》之二:“説有陋 裴頠 ,談無笑 王衍 。”
“說有”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shuō yǒu,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說有”源自魏晉時期哲學讨論,特指圍繞“萬物本原”的辯論。以何晏、王弼為代表的玄學家主張“以無為本”,而裴頠則著《崇有論》反駁,強調“有”為萬物基礎。因此,“說有”成為讨論本原問題的代稱。
“說有”在現代漢語中較少單獨使用,主要用于描述古代哲學思想或學術史中的特定概念。例如:“魏晉玄學中的‘說有’之争,體現了當時思想界的活躍。”
該詞承載了古代哲學思辨的語境,需結合曆史背景理解其内涵。若需進一步探讨玄學思想,可參考《晉書》相關記載或哲學史研究。
《說有》是指某個事物被人說成有或者被人說成存在。
《說有》的拆分部首是言字部,其筆畫數為7劃。
《說有》的來源是由“說”和“有”兩個字組成的詞語。
《說有》在繁體中的寫法為「說有」。
在古時候,漢字《說有》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因為漢字的演變和發展。例如,可能會使用篆書或隸書的字體。具體的古代寫法需要進一步查證。
1. 她經常把自己說有很高的智商,但是在學術成績上卻沒有表現出來。
2. 這個傳聞說有一位神秘的神靈居住在山洞裡。
組合詞:贊美有詞、說有話、這樣說有理。
實有、确有、存在。
虛無、不存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