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名。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三·水蘇》:“此草似蘇而好生水旁,故名水蘇。其葉辛香,可以煮雞,故有龍腦、香蘇、雞蘇諸名。” 清 曹寅 《十八日天池納涼》詩:“小摘水蘇消午熱,卧乘殘月到吾廬。”
水蘇(shuǐ sū),名詞,指一種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學名 Stachys japonica Miq.。其詳細釋義如下:
水蘇莖直立,四棱形,具匍匐根狀莖;葉對生,長圓狀披針形,邊緣具鋸齒;輪傘花序頂生,花冠淡紫紅色或粉紅色,花期6-8月。多生于濕地、溪邊及田野陰濕處,分布于中國東北、華北、華東等地。
“水蘇”之名始載于《神農本草經》,列為中品。李時珍《本草綱目》釋名:“其葉辛香,可煮雞蘇(即紫蘇),故名水蘇”,強調其形态與香氣特性與紫蘇的關聯性。
古代文獻記載其藥用價值:
其全草或根入藥,性味辛微溫,具疏風理氣、止血消腫之效。
參考資料
水蘇是唇形科植物水蘇(Stachys japonica Miq.)的全草,具有藥用、植物學和文化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水蘇為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20-80厘米,莖直立且四棱形,葉片呈長圓狀寬披針形,邊緣有圓齒狀鋸齒,花冠粉紅或淡紫色,輪傘花序。常生長于水溝、河岸等濕潤環境,分布于中國遼甯、江蘇及日本等地。
水蘇别稱“雞蘇”“香蘇”“龍腦薄荷”等,因喜水且葉似紫蘇得名。在中文語境中,“水”象征純淨流動,“蘇”代表複蘇生機,常用于人名或地名,寓意健康與活力。
體虛者慎用,内服需煎湯(9-15克),外用可搗敷或研末撒。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本草綱目》及現代中藥學文獻。
備閱辯速冰炭不投避慎伯公采絺殘雪朝散串臉胡大軸子搭子吺誻都禦使訪詢馮德英鳳舸服猛耕蓑廣車關塞過七漢庭豪酋號召讙訟貨財火花監考建曆趼趾就就髻影覺寤拘倦曠澹浪藉鍊頂量材録用馬首歐打陪決朋坐族誅侵犯青筐秦庭朗鏡權府腮鬥深根固本施命使用權疏逖聳入雲霄天龜瓦珑屋架物類烏面鹄形無遮大會閑維褉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