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朝散的意思、朝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朝散的解釋

朝散大夫的省稱。 隋 時設置的散官名。 唐 宋 時文階官之制,從五品下稱朝散大夫。 元 朝時升至從四品下, 明 時廢除。 唐 白居易 《聞行簡恩賜章服喜成長句寄之》:“吾年五十加朝散,爾亦今年賜服章。” 明 湯顯祖 《牡丹亭·言懷》:“父親朝散之職,母親縣君之封。”《續資治通鑒·宋太祖端拱元年》:“近制,宰相子起家即授水部員外郎,加朝散階。”參閱《通典·職官三四》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朝散”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需結合不同語境區分:

一、官職名稱(曆史官制) “朝散”是“朝散大夫”的簡稱,屬于古代文階散官名:

  1. 起源與演變:始設于隋朝,唐宋時期為從五品下官職,元朝升至從四品下,明朝廢除。
  2. 職能特點:散官階銜,主要表示官員品級而非實際職務,常見于文獻記載。例如唐代白居易在詩中提到“吾年五十加朝散”,明代湯顯祖《牡丹亭》中也有相關描述。

二、成語含義(政治隱喻) 作為成語時,“朝散”(cháo sàn)形容朝廷政權瓦解、官員四散逃亡的情景:

  1. 結構解析:“朝”指朝廷,“散”指分散,組合後隱喻政權崩潰後的混亂狀态。
  2. 使用場景: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評述中,帶有對政治動蕩的批判意味。

注意:兩種含義讀音不同,官職讀作“cháo sǎn”,成語讀作“cháo sàn”。需根據上下文判斷具體指向。

網絡擴展解釋二

朝散這個詞在中文中有着多重含義。拆分部首和筆畫的話,朝散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 "曰" 和 "散"。其中,"曰" 是表示口的意思,"散" 則是表示分散的意思。根據這個拆分,我們可以推測出朝散的意思為早晨分散的意思。 朝散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發展。在古代,人們通過觀察自然以及人們的行為來創造新的漢字。朝散也是在這個過程中誕生的。古代人們注意到,在早晨,人們從家中出發,分散到各自的工作地點。因此,他們創造了朝散這個詞來形容這個現象。 在繁體字中,朝散的寫法和簡體字并沒有太大的差别。它們都是由相同的部首和筆畫組成。 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漢字有所不同。根據古代字典的記載,朝散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的寫法是:朝字的上半部分更像"日"的形狀,而下半部分則是"曰"的形狀。散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基本相同。 下面是一個關于朝散的例句: 早晨,他們朝散到各自的工作崗位上。 朝散的組詞可以有:朝陽、散步、朝氣、散發等。 朝散的近義詞可以是:早起、分散等。 而反義詞則可能是:聚集、擁擠等。 希望以上内容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我會很樂意回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