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無遮大會的意思、無遮大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無遮大會的解釋

佛教舉行的以布施為主要内容的法會,每五年一次。無遮,指寬容一切,解脫諸惡,不分貴賤、僧俗、智愚、善惡,一律平等看待。《梁書·武帝紀下》:“﹝ 中大通 元年九月﹞癸巳,輿駕幸 同泰寺 ,設四部無遮大會,因捨身。公卿以下,以錢一億萬奉贖。”《陳書·高祖紀下》:“庚辰,詔出佛牙於 杜姥 宅,集四部設無遮大會, 高祖 親出闕前禮拜。”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摩臘婆國》:“居宮之側建立精舍……每歲恆設無遮大會,招集四方僧徒,修施四事供養。” 清 吳錫麒 《點绛唇·中元夕觀盂蘭會》套曲:“莫愁是轉輪廻,經受 翳桑 餓。請來赴無遮大會,要度盡如是 恆河 。”亦省作“ 無遮會 ”。《遼史·景宗紀上》:“ 漢 遣使言天清節設無遮會,飯僧祝釐。”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無遮大會"是源于佛教的一種特殊法會,其核心含義指不分貴賤、僧俗、智愚、善惡,平等開放、毫無遮攔、普施供養的盛大宗教集會。以下是詳細解釋:

  1. 詞義解析:

    • 無遮:意為"沒有遮攔"、"沒有障礙"、"普遍開放"。這裡強調參與的絕對平等性和開放性,不設任何身份、地位、信仰或道德的門檻。
    • 大會:指規模宏大、參與者衆多的集會。
  2. 核心特征與目的:

    • 平等布施:這是無遮大會最顯著的特點。主辦方(通常是皇室、官府或大寺院)會準備大量財物、飲食等,向所有與會者(包括僧尼、信衆、普通百姓乃至乞丐等)進行無差别的廣泛施舍,體現佛教的慈悲與平等精神。
    • 弘揚佛法:大會期間常伴有講經說法、忏悔、超度等宗教活動,旨在傳播佛教教義,普度衆生。
    • 祈福禳災:舉辦無遮大會常帶有為國家、君主或黎民百姓祈福消災、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目的。
  3. 曆史淵源與發展:

    • 一般認為,中國曆史上的無遮大會始于南朝梁武帝蕭衍。他笃信佛教,曾多次在同泰寺(今南京雞鳴寺)舉辦盛大的無遮大會,親自講經、布施,甚至上演了著名的"舍身同泰寺"事件。
    • 唐宋時期,無遮大會繼續盛行,成為國家重要的宗教活動。如唐代武則天時期、宋代等均有舉辦記載,規模宏大,耗資甚巨。
    • 其形式可能受到印度佛教"無遮會"(梵語可能為 Pañca parisadPañcavārṣika,意為五年一度的無遮大施會)的影響,但在中國本土化後,其規模、頻率和具體形式有所變化。
  4. 現代意義與引用:

    • 在現代漢語中,"無遮大會"一詞有時會被借用,比喻完全公開、不加限制、任何人都可以參與的會議或活動,但其本源和核心含義仍與佛教的平等布施精神緊密相連。
    • 該詞條釋義主要依據權威漢語工具書及佛教研究著作,例如:
      •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對"無遮大會"有專門詞條解釋,定義其為中國佛教法會的一種。
      •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編):詳細解釋了無遮大會的佛教淵源、目的和在中國的發展。
      • 《中國佛教百科全書》(賴永海主編):在相關章節(如"儀軌制度"、"曆史事件")中會涉及無遮大會的記載和分析。
      • 《梁武帝蕭衍考略》(相關曆史研究著作):會詳細記載梁武帝舉辦無遮大會的具體史實。
      • 《敦煌學大辭典》(季羨林主編):在涉及敦煌文獻或壁畫中描繪的佛教法會場景時,可能關聯到無遮大會的形式(如"敦煌研究院"官網或相關學術數據庫如"中國知網"中可檢索到相關研究論文,例如探讨敦煌壁畫中的法會場景與無遮大會的關系)。

"無遮大會"是中國佛教史上一種極具特色的盛大法會,其核心精神在于"無遮"——打破一切界限,以平等無礙的布施和開放的姿态面向所有衆生。它既是重要的宗教活動,也體現了佛教的慈悲、平等理念,并在中國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記。該詞的含義在權威的漢語詞典和佛教專業辭典中均有明确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

無遮大會是佛教中重要的法會形式,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定義與核心内涵

無遮大會是佛教每五年舉行一次的布施法會,梵語稱“般阇于瑟”(Pañcavārsikaparisad),意為“無阻礙的集會”。其核心在于“無遮”,即不分貴賤、僧俗、智愚、善惡,所有人均可平等參與財施(物質布施)和法施(佛法傳授)。

起源與發展

  1. 印度起源:源于古印度傳統,由國王主辦,旨在通過辯論和布施促進宗教交流,如戒日王曾主持長達75天的無遮大會。
  2. 傳入中國:梁武帝于公元529年首次在中國舉辦,據《梁書·武帝本紀》記載,他在同泰寺設四部(僧、尼、善男、信女)無遮大會,并舍身佛寺以示虔誠。

特點

曆史實例

梁武帝時期,無遮大會常與帝王“舍身”行為結合,公卿需以巨資贖帝歸朝,此類活動兼具宗教與政治象征意義。

現代意義

現代語境中,“無遮大會”也引申為開放包容的公衆集會,如學術論壇或文化交流活動。


注:如需更完整的釋義,可參考漢典、知網百科等權威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被出兵車冰房玉節伯陽不介意不來神毚兔村垆黨塾掉首釘筋地租鍛鑪對口快闆訪擇分理弓箭社黃橙毀廢火上澆油将李代桃檢搜踐阼橘官捃采馂餡卡紙克諧拉茬靈敏度魯中叟慮傂尺駡喝瞀瘛梅園新村歐陽詢排根旁通曲暢堋的曝屍暴衣露蓋遣将調兵前庭畦畝清臣芹意少省陌釋部侍護時疫術智太素外秧兒玩笑蛙音閏位穩打穩溫舒武漢會戰響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