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香、艾置于頭頂燒灼供佛,為僧徒修煉苦行之一。 唐 蘇鹗 《杜陽雜編》卷下:“又有僧以艾覆頂上,謂之鍊頂。” 唐 無名氏 《大唐傳載》:“ 薛汝丹 家在 南嶽 ,常與一僧知聞,其僧每年以香鍊頂供養佛,至八十餘終。”
“鍊頂”是佛教僧徒的一種苦行修煉方式,具體含義及背景如下:
指将香或艾草置于頭頂燒灼以供奉佛陀,屬于古代僧侶的極端修行行為。這種自殘式的苦行旨在通過肉體痛苦表達虔誠,追求精神解脫。
“鍊頂”反映了佛教苦行傳統中的極端實踐,與“燃指供佛”等行為類似,強調通過舍棄肉身欲望達到修行目的。此類行為在唐宋時期較為罕見,多被視為高僧大德的特殊修行方式。
由于相關記載較少,現代佛教已不提倡此類極端苦行。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杜陽雜編》等原始文獻。
《鍊頂》,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鎖鍊或束縛。它由部首金字旁和頂字旁組成。
鍊的拆分部首是金,它表示金屬材料。頂的拆分部首是頁,表示山頂或頂部。
鍊頂的總筆畫數為19畫,其中鍊為13畫,頂為6畫。
《鍊頂》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漢字演變過程。在古代,人們用金屬制作的鎖鍊來鎖住門窗或物品,以增加安全性。鍊頂就是用來形容這種束縛或鎖鍊的字。
在繁體中,鍊頂的寫法保留了原始的形态,沒有進行簡化。它的繁體字形為「鏈頂」。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例如,鍊頂在古代寫法中的「鍊」,頂字旁的部首「頁」稱為「頁」。古代的字形更加繁複,一些筆畫的形狀也與現代不盡相同。
1. 他們用鍊頂将犯人束縛在囚車上。
2. 她感覺自己被感情的鍊頂緊緊束縛,無法自由。
組詞:鍊頂鎖、鍊頂鍊、鍊頂束。
近義詞:束縛、鎖鍊、鍊條。
反義詞:解放、釋放、自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