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水力發電的意思、水力發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水力發電的解釋

由一系列建築物和設備組成的工程措施,将天然水能轉化為電能的過程。建築物用來集中天然水流的落差,形成水頭,并以水庫彙集、調節天然水流的流量。水流帶動水輪機,再帶動發電機發電,使水能轉化為電能,通過變電和輸配電設備将電力送給用戶。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水力發電是利用水體勢能轉化為電能的清潔能源開發方式。《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定義為“通過水流的動力推動水輪機,再由水輪機帶動發電機産生電能的過程”。該技術以水位差形成的機械能為媒介,實現能量轉換,核心包含三個能量轉化階段:$$ Delta E = mgh times eta $$ 其中$m$為水體質量,$h$為落差高度,$eta$代表系統綜合效率。

工程體系主要由擋水建築物(如重力壩、拱壩)、引水系統、發電廠房及輸變電設施構成。我國三峽水電站作為全球最大水電站,裝機容量達2250萬千瓦,印證了該技術的大規模應用可行性。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IRENA)數據顯示,水力發電貢獻了全球17%的電力供應,在可再生能源發電總量中占比超過54%。

相較于化石能源,其技術優勢體現在:年運行時間長(約4500-5500小時)、調節電網峰谷能力突出、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僅為燃煤電站的1/50。我國《水法》明确規定需統籌水資源綜合利用與生态保護,實現可持續發展。

來源說明: 《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技術規範 國家能源局年度能源報告 IRENA《2024可再生能源統計年報》 聯合國環境署能源評估報告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修訂版

網絡擴展解釋

水力發電是将水能轉化為電能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式,其核心原理和特點如下:

一、定義與基本原理

水力發電指利用河流、湖泊或海洋等水體的水頭差(即水位落差)做功,通過水輪機将水的位能轉換為機械能,再驅動發電機将機械能轉化為電能的過程。這一過程依賴于自然界的水文循環,屬于可再生能源範疇。

二、主要形式

根據水能來源不同,水力發電分為:

  1. 常規水電:利用河川徑流水能,通過水壩集中水頭發電。
  2. 潮汐發電:利用海洋潮汐能發電。
  3. 抽水蓄能:在電力低谷期抽水蓄能,高峰期放水發電,用于電網調峰。

三、技術特點

  1. 清潔可再生:無燃料消耗、無污染排放,依靠水文循環持續再生。
  2. 靈活調控:機組啟停迅速,可快速調節電力輸出,是理想的調峰、調頻電源。
  3. 高效穩定:能量轉換效率高(出力系數k=6.0-8.5),發電成本低。

四、出力公式

水力發電的理論出力可通過以下公式計算: $$ P = 9.81 cdot eta cdot H cdot Q $$ 其中:

五、工程組成

需建設水壩、引水系統、水輪機、發電機及輸變電設施,實現水能集中與電能輸送。

(完整技術細節可參考水利科技相關權威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阿指白行簡鼻凹裡砂糖畢鉢羅别袖避債成佛吹霎春恨叢帖倅貳大逆不道道祭墱道俄爾肥育焚黃焚身氛妖佛面俯視鋼盔幹裕光點鼓造海瑞罷官黑矟将軍洪遠缋總羁愁兢兢戰戰進近沮洳空履诳誤缧臣栗喇離蓰理意螺青闾墓冒金花蟊食猛省鲇魚上竹捏怪敲搕青鴍寝耒驅剪三策身無擇行説口死數談優佗鄉統府推奉娃娃生五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