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戴尊奉。《晉書·王導傳》:“ 導 知天下已亂,遂傾心推奉,潛有興復之志。”《新唐書·崔光遠傳》:“ 敬嗣 為刺史,獨盡誠推奉,儲給豐衍,帝德之。”《明史·郭子興傳》:“ 德崖 等以其故盜魁有名,共推奉之。” 清 王筠 《菉友肊說》:“《後書·張儉傳》註:‘明廷,猶明府。’案,明者,推奉之詞,猶《三國志》之明公、明大夫也。”
“推奉”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曆史時期和語境中有所演變,以下是綜合解釋:
“推奉”的核心意義為推崇、尊奉,強調對他人的尊敬或對某事物的倡導。該詞由“推”(推崇、推舉)和“奉”(尊奉、獻上)組合而成。
在古代文獻中,“推奉”多用于政治或權力語境,表示擁戴、推舉上位:
現代語境中,“推奉”含義更廣泛,可表示:
“推奉”兼具曆史厚重與現代活力,既可用于描述對人物的擁戴(古代),也可表達對理念或行動的倡導(現代)。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
推奉是一個漢字詞語,由“推”和“奉”兩個字組成。其中,“推”字的部首為扌,總筆畫數為7;“奉”字的部首為女,總筆畫數為8。
推奉一詞的來源比較複雜。在古代,它的本義是指推舉和崇拜。後來,逐漸演變為推崇和尊奉的意思。推奉一詞的使用頻率較高,通常用于表示對某人或某事物的高度推崇和尊敬。
推奉在繁體中的寫法為「推奉」。繁體字通常在一些地區和場合,如台灣和香港,仍然廣泛使用。
在古時候,推奉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差異。根據古代典籍《康熙字典》的記載,推奉的古字形為「推敬」。其中的「推」字的底部有一個字形為「非」的部分,表達了推舉的意義;而「敬」字的底部則是一個字形為「王」的部分,表示了尊奉和崇拜的意義。
1. 我們大家都推奉他為我們的領袖。
2. 這位作家以其深入的洞察力和獨特的創作風格,被廣大讀者推奉為文壇寵兒。
推崇、推舉、崇拜、尊敬、景仰等。
崇拜、尊敬、推重、推崇等。
蔑視、輕視、鄙視、看不起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