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樞衡的意思、樞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樞衡的解釋

中央行政機關的職權。亦指宰輔之位。《北史·序傳·李沖》:“僕射執我樞衡,總釐朝務,使我無後顧之憂。” 唐 張九齡 《酬宋使君見贈之作》詩:“時來不自意,宿昔謬樞衡。翊聖負明主,妨賢愧友生。” 宋 蘇轼 《祭魏國韓令公文》:“召自北方,付之樞衡。” 況周頤 《蕙風詞話》卷三:“ 藏春 佐命新朝,運籌帷帳,緻位樞衡。”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樞衡(shū héng)是漢語中的複合詞,由“樞”與“衡”二字組成,本義分别指門軸和秤杆,後引申為政治體系中核心權力機構的代稱。其釋義及演變如下:


一、字源本義

  1. 《說文解字》釋為“戶樞”,即門扇的轉軸(戶,所以轉動開阖之機也),象征事物運轉的關鍵。

    來源:《說文解字注》(清代段玉裁注本)。

  2. 原指秤杆(衡,平也,所以任權而均物平輕重也),引申為權衡、平衡。

    來源:《說文解字》。


二、引申義:政治核心權力

“樞衡”合用始于古代政治語境,代指中央最高行政機構或決策核心:


三、權威辭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

    釋為“中央行政機關的職權”,并引清代黃宗羲《明夷待訪錄》用例:“宰相既罷,天子更無與為禮者,遂謂百官之設,所以事我,能事我者我賢之,不能事我者我否之。設官之意既訛,尚何能取君民而相挈乎?則謂天下之樞衡,自此而移于閹宦。”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2. 《辭源》

    注為“指中央政權機要之職”,強調其“權衡國政”的職能。

    來源:《辭源》(商務印書館修訂本)。


四、其他領域用法


結語

“樞衡”一詞由具體器物(門軸、秤杆)逐步抽象為權力中樞的象征,承載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深層隱喻。其語義演變反映了漢語“以物喻權”的獨特認知方式,常見于史書、政論及經典文獻。

(注:因古漢語詞彙的文獻引用多源自典籍,此處來源标注以權威出版社的通行版本為準。)

網絡擴展解釋

“樞衡”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含義的詞彙,其核心意義與古代中央行政職權或重要職位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樞衡(shū héng)指中央行政機關的職權,也代指宰輔之位(即宰相或輔佐君主的高官職位)。其中:


二、曆史與文學中的使用

  1. 行政職權
    如《北史》記載:“僕射執我樞衡,總釐朝務”,指宰輔掌握中央行政大權,統領朝政。
  2. 高位象征
    唐代張九齡在詩中自謙“宿昔謬樞衡”,表示曾擔任宰輔要職;宋代蘇轼稱韓琦“付之樞衡”,贊譽其執掌中樞。

三、擴展分析


四、相關詩詞(示例)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背景,可參考《北史》、張九齡詩集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罷任卑陬秉铎參考讀物塵甑沖飇叢芮澹懷吺誻惡谥風和日暖扶質格針鬼羅刹果意黑聳聳黃中恢卓膠臘挾依忌妒金編禁樂開治葵甲饋糧困劣勞動密集型蠡測管窺霖雨裡應外合馬腹慢弛夢寐哪門子鬧動年夜飯評卷巧計清廓奇龐福艾臍噬如虎添翼桑樞韋帶三角形觞酒豆肉使民以時水鬼遂字跳趫退卯徒卒萬樞微不足道毋甯仙凫向笛險畏嬉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