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ream] 睡夢;夢中
壯士臨陣,不死帶傷,理之自然也。何故以夢寐之事疑心乎?——《三國演義》
(1).謂睡夢。《後漢書·郎顗傳》:“此誠臣 顗 區區之念,夙夜夢寐,盡心所計。” 南朝 梁 何遜 《七召·神仙》:“清歌雅舞,暫同于夢寐。” 宋 陳善 《扪虱新話·孔子夢周公》:“然 孔子 特以時無聖人,傷己之道不行也,曰:‘ 周公 之不可見,雖夢寐間亦不見之。’” 清 龍啟瑞 《答羅生書》:“足下能勤勤卷卷,能指吾所不及,并告以持正用人之要,此固僕飲食夢寐所不能釋。”
(2).比喻蒙昩狀态。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破惡聲論》:“殆謂十餘年來,受侮既甚,人士因之漸漸出夢寐,知雲何為國,雲何為人,急公好義之心萌,獨立自存之志固,言議波湧,為作日多。”
"夢寐"的漢語詞典釋義與解析
一、核心釋義
"夢寐"指睡眠中的夢境狀态,引申為内心深處強烈渴望卻難以實現的事物。其含義包含兩個層面:
二、典型用法與搭配
三、權威詞典佐證
釋為"睡夢中",引《後漢書》"夢寐愆尤"說明其"虛幻不可捉摸"的特性。
明确标注其雙重含義:① 睡夢;② 比喻迫切願望(如"夢寐以求")。
四、文學例證
杜甫《羌村三首》"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以"夢寐"喻戰亂後重逢的恍惚感,凸顯語義的文學張力。
五、近義辨析
參考資料
“夢寐”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mèng mèi,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指睡夢或夢境
多用于描述人在睡眠中的狀态,例如:
比喻蒙昧或念念不忘的狀态
常用于形容對某事物持續渴望或處于混沌的思維狀态,例如:
常見搭配
文學與日常用法
在文學作品中常以詩意化表達(如、3的例句),而日常口語中多用于強調渴望或回憶(如“這是我夢寐以求的機會”)。
“夢寐”既可指具象的夢境,也可隱喻精神層面的執着或蒙昧,需結合語境理解。如需更多例句或成語典故,可參考《詩經·關雎》及《聊齋志異》等文獻。
愛財如命褊褼朝幹夕惕逴跞廚宰藂薄打雷導翊蠹克匪直風覽拊樂斧鑿痕膏唇試舌工緻貫串官禮貴赤衛歸士龜曳尾歡動話題烜赫箭箙槳闆餞離膠結機見絶景居仁由義舉眼科派拉杆子録録美不勝收男媒女妁拿權拍序平安無事啓詞秋收東藏曲裡拐彎兒瀜瀜賽船山喧設身處地折桌市傭食租衣稅霜柝疏朗熟料司李天地長久鐵圍山吐辭托收讬物尪頓溫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