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馬腹的意思、馬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馬腹的解釋

(1).馬的腹部。《左傳·宣公十五年》:“古人有言曰:‘雖鞭之長,不及馬腹。’” 南朝 梁 吳均 《從軍行》:“陣頭橫卻月,馬腹帶連錢。”

(2).傳說中的獸名。《山海經·中山經》:“ 蔓渠之山 ……有獸焉,其名曰馬腹,其狀如人面虎身,其音如嬰兒,是食人。” 晉 郭璞 《山海經圖贊·馬腹獸》:“馬腹之物,人面似虎。”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馬腹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可分為以下兩個層面:

一、字面本義

指馬的腹部,即馬匹軀幹中段以下的部分。

二、神話傳說中的神獸

指《山海經》記載的異獸"馬腹",特征為人面虎身:

《山海經·中山經》:

"蔓渠之山……有獸焉,其名曰馬腹,其狀如人面虎身,其音如嬰兒,是食人。"

形象解析:

三、傳統醫學與民俗應用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12年,第12卷,頁894.
  2. 《山海經校注》(袁珂注),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4年,頁186.
  3. 《本草綱目》(李時珍),人民衛生出版社,1975年,卷五十.
  4. 《中國神話傳說詞典》(袁珂編),上海辭書出版社,1985年,頁45.
  5. 《左傳譯注》,中華書局,2016年,僖公十五年篇.

網絡擴展解釋

“馬腹”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綜合多個來源整理如下:

一、馬的腹部

指馬匹的軀幹下方部位,常見于古代文獻的比喻或場景描寫。例如:

  1. 《左傳·宣公十五年》用“雖鞭之長,不及馬腹”說明能力有限;
  2. 南朝梁詩人吳均在《從軍行》中以“馬腹帶連錢”描繪戰馬裝飾。

二、傳說中的怪獸

出自《山海經·中次二經》,特征為:

  1. 外形:人面虎身,聲音如嬰兒啼哭;
  2. 習性:食人,栖息于伊水發源地蔓渠山;
  3. 版本差異:部分文獻記載其名為“馬腸”,或存在文本訛誤。

擴展知識

現代天文學中,“馬腹一”是半人馬座β星的中文名,源于其位置對應神話中的馬身。


以上内容綜合了古籍記載與天文延伸含義,需注意傳說中的獸名多出現于神話語境,實際應用中主要指馬的生理結構。

别人正在浏覽...

拜殿半上半下餅師駁轹常紀翠峯底碼地名學凍天行遏陽防録封外纥突隣官蝦蟇國寶海波不驚海查蒿荒後溲黃碘華胥夢隳殘悔咎活鮮鮮嘉娛饑不暇食計官錦步障精金驚眼井中求火進士舉積錢居室匡谏冷冷淡淡利銳魯樸馬塵儜拙契契趨鄉擾襲如渴如饑如下三越搔摸讪議蛇伏沈閣水晶猴子遂路瑣猥太丘道廣探卒天雞壺停夥擿埴退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