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勞動密集型的意思、勞動密集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勞動密集型的解釋

指耗用資金較少、使用人工勞動較多,以手工勞動為主的一種生産活動類型。《人民日報》1984.7.2:“全國絕大多數地區的工農業發展尚處于勞動密集型的階段。”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勞動密集型是一個經濟學術語,指在生産過程中主要依賴人力投入而非技術或資本驅動的産業類型。根據《現代經濟學術語詞典》定義,其核心特征是“單位産值所需勞動力數量顯著高于其他生産要素”,通常表現為人工成本占總成本比例較高、機械化程度較低[來源1]。例如紡織、手工藝品制造等行業,往往需要大量人工參與生産環節。

從行業特征分析,勞動密集型産業具有三方面典型表現:一是就業吸納能力強,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這類産業貢獻了制造業38.7%的就業崗位[來源2];二是技術構成比例較低,生産流程中自動化設備使用率普遍低于30%;三是産品附加值空間較小,單位人工産出值通常介于資本密集型産業的1/3至1/2區間。

該概念在中國工業化進程中具有特殊意義。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報告指出,改革開放初期勞動密集型産業貢獻了出口總額的67%,成為經濟起飛的重要支撐[來源3]。但隨着産業升級,這類産業正逐步向技術密集型轉型,學界建議通過職業培訓提升勞動力技能,實現産業結構的平穩過渡[來源4]。

網絡擴展解釋

勞動密集型是經濟學中描述生産要素組合特點的術語,其核心含義及特點如下:

一、定義

指在生産活動中,勞動力投入比例顯著高于資本、技術等其他生産要素的經濟模式。這類産業或企業單位産出的勞動消耗(包括體力與腦力勞動)占比較大,而資本有機構成(即生産資料與勞動力的價值比例)較低。

二、主要特征

  1. 生産要素結構:單位勞動力占用的資金量少,設備技術含量較低,依賴大量人力完成生産流程。
  2. 行業分布:常見于輕紡工業(如服裝、紡織)、手工業、農業、建築業、服務業以及食品加工、玩具制造等領域。
  3. 成本構成:産品成本中活勞動消耗(工資、人力管理)占比高于固定資産折舊或原材料成本。

三、優劣勢分析

四、應用場景

典型企業包括員工總數超1000人或單班次超200人的服裝廠、電子組裝廠等。這類企業在突擊生産時可能出現設備超負荷、易燃品堆積等問題,需特别注意安全管理。

如需更完整的行業列表或政策定義,可參考《建築内部裝修設計防火規範》(GB50222-2017)等标準文件。

别人正在浏覽...

北極光被難邊廂勃崒哺育逞性子馳思初選大辰豆登惡變飛蛩豐報封裡觀宇河皷荷懼懷春荒蕪腳鴨狡展既定潔疾凈練九錫文舉步抗心空頭話款東陵邱流麥輪胎鹭鹓買東買西扪心自問棉毛,棉絨甯生牛頭阿旁乾巴利脆去故就新戎旃軟咍咍儒賢折辨沈埃聲靈聖統稅外錢台骀探取填委挑治統鋪委結翁母五石武秀才限度黠羌諧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