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金絲穿聯的簡冊。指道教經典。 唐 張九齡 《登樓望西山》詩:“仙井今猶在, 洪崖 久不還。金編惟我授,羽駕亦誰攀?”
“金編”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下有所差異,主要分為以下兩種解釋:
基本含義
原指用金絲穿聯的簡冊,後特指道教經典。這一用法常見于古代文獻,例如唐代張九齡的詩句:“金編惟我授,羽駕亦誰攀?”(出自《登樓望西山》),體現了道教經典的神聖性與珍貴性。
文化背景
古代道教經典常以貴重材料裝幀,金絲穿聯的簡冊象征其地位崇高,内容深奧。
引申含義
現代語境中,“金編”可擴展為經過精心編撰、内容優質的書籍或文獻,強調其學術或藝術價值。例如某些權威典籍、學術著作等。
使用場景
多用于形容内容考究、結構嚴謹的出版物,常見于文學評論或學術領域。
《金編》是一個漢語詞語,表示用金屬做成的編織品或編織技藝。
《金編》的拆分部首是“钅”,總筆畫數為12。
《金編》一詞來源于古代的編織工藝和金屬器皿制作。編織技藝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文明時代,而金屬器皿制作則是人類社會發展至青銅時代開始的。
《金編》的繁體形式為「金編」。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關于《金編》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因為漢字的形體經曆了演變和變動。然而,研究表明,在古代文獻中通常采用類似于現代寫法的形式。
1. 她用金編技藝制作了一條精美的項鍊。
2. 這件金編作品展示了古代藝術的精湛技巧。
金屬、編織、編制、工藝
金縷、金針、金線、金絲
木編、竹編、草編、織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