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枢衡的意思、枢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枢衡的解释

中央行政机关的职权。亦指宰辅之位。《北史·序传·李冲》:“僕射执我枢衡,总釐朝务,使我无后顾之忧。” 唐 张九龄 《酬宋使君见赠之作》诗:“时来不自意,宿昔谬枢衡。翊圣负明主,妨贤愧友生。” 宋 苏轼 《祭魏国韩令公文》:“召自北方,付之枢衡。”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三:“ 藏春 佐命新朝,运筹帷帐,致位枢衡。”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枢衡(shū héng)是汉语中的复合词,由“枢”与“衡”二字组成,本义分别指门轴和秤杆,后引申为政治体系中核心权力机构的代称。其释义及演变如下:


一、字源本义

  1. 《说文解字》释为“户枢”,即门扇的转轴(户,所以转动开阖之机也),象征事物运转的关键。

    来源:《说文解字注》(清代段玉裁注本)。

  2. 原指秤杆(衡,平也,所以任权而均物平轻重也),引申为权衡、平衡。

    来源:《说文解字》。


二、引申义:政治核心权力

“枢衡”合用始于古代政治语境,代指中央最高行政机构或决策核心:


三、权威辞书释义

  1. 《汉语大词典》

    释为“中央行政机关的职权”,并引清代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用例:“宰相既罢,天子更无与为礼者,遂谓百官之设,所以事我,能事我者我贤之,不能事我者我否之。设官之意既讹,尚何能取君民而相挈乎?则谓天下之枢衡,自此而移于阉宦。”

    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2. 《辞源》

    注为“指中央政权机要之职”,强调其“权衡国政”的职能。

    来源:《辞源》(商务印书馆修订本)。


四、其他领域用法


结语

“枢衡”一词由具体器物(门轴、秤杆)逐步抽象为权力中枢的象征,承载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深层隐喻。其语义演变反映了汉语“以物喻权”的独特认知方式,常见于史书、政论及经典文献。

(注:因古汉语词汇的文献引用多源自典籍,此处来源标注以权威出版社的通行版本为准。)

网络扩展解释

“枢衡”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含义的词汇,其核心意义与古代中央行政职权或重要职位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枢衡(shū héng)指中央行政机关的职权,也代指宰辅之位(即宰相或辅佐君主的高官职位)。其中:


二、历史与文学中的使用

  1. 行政职权
    如《北史》记载:“僕射执我枢衡,总釐朝务”,指宰辅掌握中央行政大权,统领朝政。
  2. 高位象征
    唐代张九龄在诗中自谦“宿昔谬枢衡”,表示曾担任宰辅要职;宋代苏轼称韩琦“付之枢衡”,赞誉其执掌中枢。

三、扩展分析


四、相关诗词(示例)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背景,可参考《北史》、张九龄诗集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白渖般调八帙标题才待层崄重床叠屋重光累洽春胜大宝大观帖店主顿留儿母负耻狗舌顾心洪英后遗症花成蜜就惠书浇伪家人子鲸口困敦捞稻草里布邻国丽蘂流庸镂错鹿脯螺钿靡嫚莫桑比克港凝睇骈句清健倾祝祈盼秋酎七杂八色仁人义士人梯润玉深恩深眇诗册使民释绶双月选熟食疏衰素隐讨集统购统销推诘无常钟相覔咸鸭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