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退卯的意思、退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退卯的解釋

舊時官署吏役卯時到職謂之應卯,長官于卯時點名為點卯。故以“退卯”謂吏胥退役。 清 葉蘭 《紀事新樂府》序:“﹝ 趙靜甫 ﹞暴橫緻富,已退卯,朦捐縣佐,猶貪其利,陰為把持。”《冷眼觀》第十五回:“彼時有個老捕快,退卯居鄉已有多年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退卯”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語境的專業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古代官署将人員從卯簿(點名冊)中除名的行為,常用于描述官吏或職役人員因故退出職任的制度。以下從多角度解析該詞:

  1. 基本釋義

    據《漢語大詞典》記載,“退卯”由“退”與“卯”組合而成。“卯”即“卯簿”,是古代官府用于登記人員到崗情況的文書。所謂“退卯”,即從卯簿中除名,引申為解除職務或脫離編制。例如清代文獻中“吏員退卯後,不得複職”即強調此制度約束。

  2. 曆史淵源

    該詞源于明清時期的點卯制度。官員每日卯時(清晨5-7點)需到衙署籤到,名冊稱為“卯冊”或“卯簿”。若人員因失職、病退等原因被除名,則需在卯簿中勾銷記錄,故稱“退卯”。此制度在《明會典》《清會典》中均有記載,體現了古代行政管理中的考勤與人事機制。

  3. 應用場景

    “退卯”多用于官吏考核與職役管理領域。例如《官場現形記》中“某吏因貪墨被劾,遂行退卯”,即指官員因過失被革職。此外,民間行會組織亦借用此詞,如工匠團體對違規成員實行“退卯”,以示懲戒。

  4. 文化内涵

    該詞反映了古代中國“名籍制度”對社會秩序的維護作用。通過“卯簿”這一載體,官府實現了對人員的管控,而“退卯”則成為權力運作的象征,體現了傳統社會“以文書治天下”的特征。

網絡擴展解釋

“退卯”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權威來源進行辨析:

一、核心含義(主流解釋)

根據、、等高權威性來源,“退卯”指舊時官署吏役的退役制度:

  1. 背景:古代官吏需在卯時(早上5-7點)到職報到,稱為“應卯”;長官此時點名核查,稱為“點卯”。
  2. 本義:若吏役不再到職,則稱為“退卯”,即從職務中退役。例如《冷眼觀》中提到“退卯居鄉”,即指退休返鄉的吏胥。

二、延伸含義(需謹慎使用)

提到“退卯”作為成語,解釋為“退縮、逃避”。但此釋義未在其他權威來源中出現,可能是對字面的誤解或方言用法。建議優先采用第一類含義。

三、補充信息

建議在正式場合優先采用第一類解釋,若涉及文學或成語場景,需結合具體出處驗證其含義。

别人正在浏覽...

邦侯賓朋波委雲集不當奇嶒峨側息常玩瞠乎其後賜敕當位東沖西撞東蘠迩英閣訛誤風紀扣鋒猬俯臨浮蟻怪麗固壘果丞寒酸虹舸惠愛活校胡坐嘂號戒牒急公津涯酒坊使兩不找兩龍粒米狼戾立辟靇靇龍仙芝麥飯石沒遮攔冥臣牽連七舉時節氣輿泉戶審勘石囤水葵説耍贖杖輸轉肅物透體投殒推慕坨商拖債亡比危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