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卒的意思、徒卒的詳細解釋
徒卒的解釋
步兵。泛指兵卒。《左傳·哀公十一年》:“ 冉有 以 武城 人三百為己徒卒。”《列子·湯問》:“肆咤則徒卒百萬,視撝則諸侯從命。”《三國志·魏志·趙俨傳》:“今賊圍素固,水潦猶盛。我徒卒單少,而 仁 隔絶不得同力,此舉適所以弊内外耳。”
詞語分解
- 徒的解釋 徒 ú 步行:徒步。徒涉。 空:徒手。 白白地:徒然。徒勞無益。 隻;僅僅:家徒四壁。 從事學習的人:徒弟。徒工。學徒。師徒。 同一派系或信仰同一宗教的人:信徒。教徒。黨徒。 人(多指壞人):匪徒。暴
- 卒的解釋 卒 ú 兵:士卒。小卒。兵卒。 舊稱差役:走卒。 死亡:病卒。生卒年月。 完畢,終了:卒歲(度過一年)。卒業(畢業)。 終于:卒勝敵軍。 兵殁亡生 卒 ù ㄘㄨˋ 同“猝”。 兵殁亡生 筆畫數:
網絡擴展解釋
“徒卒”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 讀音:tú zú(注音:ㄊㄨˊ ㄗㄨˊ)
- 釋義:指步兵或泛指普通兵卒,常用于描述古代軍隊中的基層士兵。
二、文獻出處
- 《左傳·哀公十一年》:“冉有以武城人三百為己徒卒。”
意為冉有帶領三百名武城人作為自己的步兵。
- 《列子·湯問》:“肆咤則徒卒百萬,視撝則諸侯從命。”
形容軍隊規模龐大,士兵聽從指揮。
- 《三國志·魏志·趙俨傳》提到“徒卒單少”,強調兵力薄弱。
三、使用場景
- 多用于曆史文獻或軍事讨論,特指未配備戰車、戰馬等裝備的步兵群體。
- 與現代“士兵”“兵卒”等詞含義相近,但更強調“徒步作戰”的屬性。
四、近義詞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軍事制度或相關詞彙的文獻例證,可參考《左傳》《三國志》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徒卒
徒卒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沒有固定職業的人。其部首為⻍(從⼥女部,意為女子)和⻋(從⾃自部,意為車),共有8劃。
來源
《徒卒》一詞最早出現在《莊子·人間世》篇中:“人世之事,終不能舍于徒卒。”意為人們無法逃脫一些沒有固定職業的事情。
繁體
徒卒的繁體字為「徒卒」。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的字形中,「徒卒」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但整體結構相似,依然包含了⻍和⻋。
例句
1. 在電子時代,越來越多的人變成了徒卒,不再有一個穩定的職業。
2. 過去社會地位較低的人常被稱為徒卒,沒有一個明确的職業地位。
組詞
1. 徒步:步行的意思。
2. 徒勞:無益的勞動。
3. 卒業:畢業。
近義詞
無業、失業。
反義詞
有業、有職業。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