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惇的意思、樹惇的詳細解釋
樹惇的解釋
亦作“ 樹敦 ”。1.謂立性敦厚。《國語·周語上》:“吾聞夫 犬戎 樹惇,帥舊德而守終純固,其有以禦我矣。” 韋昭 注:“言 犬戎 立性敦厚也。”按,《史記·周本紀》引作“樹敦”。
(2).地名。 吐谷渾 舊都。在今 青海 共和縣 境。《舊唐書·外戚傳·王子顔》:“擊 吐蕃 ,收 五橋 ,拔 樹敦 城。”按,《新唐書·王難得傳》作“樹惇”。
詞語分解
- 樹的解釋 樹 (樹) ù 木本植物的通稱:樹木。樹林。樹大根深(喻勢力大,根基牢固)。 種植,培育:樹藝(“藝”,種植)。樹荊棘得刺,樹桃李得蔭。 立,建立:樹立。樹敵。 量詞,相當于“株”、“棵”:一樹梅花。
- 惇的解釋 惇 ū 敦厚:惇厚。惇樸。惇謹。 勸勉,勤勉:惇誨(殷勤勸導)。惇學。 推崇,尊重:惇信明義。惇任仁人。 筆畫數:; 部首:忄;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樹惇”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 立性敦厚
指人本性淳樸、品行端正。源自《國語·周語上》中“犬戎樹惇”,意為犬戎民族性格敦厚忠誠。
- 地名
特指吐谷渾舊都,位于今青海共和縣境内。如《舊唐書》記載“拔樹敦城”,《新唐書》寫作“樹惇”。
二、發音與字義分解
- 拼音:shù dūn
- 字義:
- 樹:本義為木本植物,引申為“樹立品德”(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 惇:指敦厚、笃實,如“惇樸”“惇謹”。
三、使用場景
- 品德描述:用于贊美人品高尚、正直坦蕩,例如“其人為樹惇之士”。
- 曆史地理:古籍中多用于描述古代民族特性或地名。
四、總結
“樹惇”既可形容人的敦厚品性,也可指代特定曆史地名。其雙重含義體現了漢語詞彙在文化、曆史中的多維度演變。如需考證古籍原文,可參考《國語》《後漢書》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樹惇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意思是指充滿誠信和正直的品德。它是由“木”和“敦”組成的,木是樹木的象形字,敦則表示土地的肥沃、厚實。樹惇的拆分部首分别是木和敦,由4個筆畫構成。
樹惇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當時的漢字寫法有别于現代的簡化字,是以繁體字形式存在的。樹惇繁體字的寫法為「樹惇」。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比較繁瑣,不同的時代和地區規定的寫法有所不同。一種常見的古代寫法是「樹」的上方加上一個檢字旁,即「[木|⺅]」,表示了這個字的本義是與木有關的。而「惇」的古代寫法是「愫」,左側是心旁,右側是川字的簡化形,表示了人的内心真誠的态度。
在使用樹惇這個詞時,我們可以用它構成一些有關誠信和正直的組詞,如樹惇品德、樹惇行為等。這些詞語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優良品質,強調他們在言行中體現出的信任和真誠的态度。
樹惇的近義詞可以是誠實、實在、正直等,它們都指向同樣的意義,即一個人的品德高尚,行為充滿真誠和誠信。
相反地,樹惇的反義詞可以是虛僞、不誠實、假冒等,這些詞語用來指代一個人不真實、不誠信的行為和态度。
總之,樹惇這個詞語指代了一個人或事物的品質,充滿了誠信和正直的态度和行為。我們可以用它來表達對人們品德優良的贊美和認可,同時也可以用它來要求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真誠和正直的态度。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