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供歲末或冬季安放火爐的亭子。 宋 嶽珂 《桯史·太學祭齋碑》:“國學以古者五祀之義,凡列齋扁榜,至除夕,必相率祭之,遂以為爐亭守歲之酌。” 宋 張世南 《遊宦紀聞》卷二:“ 沙隨先生 雲:‘往年在太學爐亭中,以此語同舍。’” 宋 葉適 《送葉任道教授之官靜江》詩:“爐亭雪深叫孤鴻,傳書為愬 明光宮 。”
“爐亭”是一個中文詞彙,其含義可從字面和引申義兩個層面理解:
字面含義
指古代專供冬季或歲末安放火爐的亭子,常見于宋代文獻記載。例如《桯史·太學祭齋碑》提到太學在除夕時以爐亭守歲,宋代張世南的《遊宦紀聞》中也記錄了爐亭作為取暖場所的用途。
引申比喻
現代用法中,“爐亭”被引申為比喻溫暖、庇護的場所,既可指物理環境(如家庭、避寒處),也可象征情感或精神上的慰藉(如友情、團隊支持)。
使用場景
曆史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宋代文獻,如嶽珂、葉適等人的著作,多與古代禮儀和文人生活相關。
“爐亭”既是一個具象的曆史建築名詞,也在語言演變中發展出詩意化的象征意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内涵。
《爐亭》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彙,表示一個特定的地方名字。
拆分後,爐的部首是火,總計有8個筆畫;亭的部首是亠,總計有9個筆畫。
《爐亭》這個詞的來源相當有趣。爐指的是一座燒火取暖的設備,亭則指的是亭子一類的建築物。綜合來看,《爐亭》指的是一座設有爐子的小亭子。
《爐亭》這個詞在繁體中寫作「爐亭」。
在古代,爐字與亭字的寫法有所不同。具體而言,爐字的古代寫法為「爐」,而亭字的古代寫法為「廷」。
1. 我們約定在爐亭見面。
2. 爐亭中的爐子一直燃燒着,供人們取暖。
組詞方面,可以有火爐亭、爐亭旁、爐亭前等。
與《爐亭》意思相關的近義詞包括爐火、亭子等。
與《爐亭》意思相反的反義詞可能是無爐亭、無爐火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