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飛過海的意思、飛過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飛過海的解釋

(1).舊指官場中通過行賄,以提前做官的行徑。《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報仇》:“大凡吏員考滿,依次選去,不知等上幾年;若用了錢,穵選在别人前面,指日便得做官,這謂之‘飛過海’。” 清 李玉 《人6*獸關·癡拟》:“拿了三千銀子,到京營幹,所有通州例、飛過海幾條門路。”

(2).指不按正常程式,超越當事人或當事部門辦某一件事。《光明日報》1982.8.27:“煙廠領導為把他拉入黨内,在入黨時,所在支部通不過,他們就用‘飛過海’的辦法,拿到辦公室支部讨論。”

(3).指用進貨和收入不入帳的手法,進行貪汚或偷6*稅漏稅。《解放日報》1952.3.27:“不法資本家為了偷6*稅漏稅、破壞人民政府的財經政策,所玩弄的花樣是很多的,‘飛過海’,就是許多偷6*稅漏稅辦法中的一種。”《解放日報》1989.3.28:“ 潘 以進貨不記賬、冒用他人名義進貨、一次提貨分散開票以及‘飛過海’等手法,先後從 金山 等地購進腈綸開司米14噸多。”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飛過海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飛過海”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語義演變的詞彙,其核心含義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差異。根據《漢語大詞典》及明清文獻記載,該詞主要有以下兩層釋義:

一、明代漕運術語

原指古代漕運(水路糧食運輸)過程中,船戶将本應當年運送的糧食拖延至次年交付,利用時間差謀取私利的行為。此用法可見于《明史·食貨志》中關于漕政改革的記載,反映古代物流監管漏洞。

二、現代引申含義

在當代口語中衍生為“通過非正常手段跨越程式或規則”的比喻義,常見于吳語方言區。例如《浙江民俗大觀》收錄的俗語“生意要做大,飛過海門檻跨”,此處喻指商人通過特殊渠道完成交易。該語義演變體現了漢語詞彙從具體行為到抽象概念的轉化規律。

需注意的是,當前《現代漢語詞典》未收錄此詞條,其使用多局限于特定領域或方言區。語言學家王力在《漢語詞彙史》中指出,此類行業隱語的存續與消亡,往往與社會經濟結構變遷密切相關。

網絡擴展解釋

“飛過海”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漢語俗語,其解釋主要涵蓋以下三個方面:

一、官場行賄晉升

指明清時期官員通過行賄手段,繞過正常晉升程式提前獲得官職。例如《醒世恒言》提到,吏員若用錢財“穵選在别人前面”,可快速上任,稱為“飛過海”。這種現象反映了古代官場腐敗的潛規則。

二、違規越權操作

表示不按正常流程,直接跳過相關部門或當事人處理事務。例如《光明日報》曾報道某煙廠領導在黨員發展過程中,因原支部未通過,便采用“飛過海”方式轉到其他支部讨論。

三、財務舞弊行為

指通過隱瞞進貨記錄或收入不入賬的方式進行貪污、偷稅漏稅。這種用法常見于商業領域,屬于違法行為。


詞源與演變

該詞最早見于明代文獻,原特指官場腐敗現象,後語義擴展至其他領域的違規操作。其名稱源于“跳過常規流程”的核心意象,如同“飛躍海洋”般規避障礙。

注:現代使用中需注意語境,多數情況下帶有貶義色彩,多用于揭露違規行為。如需更多古籍例證,可參考《醒世恒言》第三十六卷。

别人正在浏覽...

鸨奧襃授憊懶貶毀伯迹不像意草麻抽水站楚切雕落斷杼擇鄰杜舉獨夜鸸鶓封二憤抑富富有餘甘結公第耗資火門将欲籍地街面上踦挐憬然有悟絕交可殺口輕舌薄老版勞銀淩人陵軋柳緑花紅論歌旅冢麻積蒙恩被德邈散妙斲名實相符鬧茸茸旁落氣盡鵲橋髯龍日虹魫窗十八灘食生不化適順雙回門四業泰遠推輪捧毂王綱猥廁我每獻替孝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