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南籥的意思、南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南籥的解釋

樂舞名。《左傳·襄公二十九年》:“﹝ 吳公子劄 ﹞見舞《象箾》《南籥》者,曰:‘美哉!猶有憾。’” 杜預 注:“《象箾》,舞所執。《南籥》,以籥舞也。皆 文王 之樂。” 楊伯峻 注:“籥音樂,形似笛之樂器……舞南籥,蓋奏南樂以配籥舞。” 漢 馬融 《長笛賦》:“上拟法于《韶箾》《南籥》,中取度于《白雪》《渌水》,下采制于《延露》《巴人》。” 唐 柳宗元 《代裴中丞賀分淄青為三道節度表》:“農事載盛于耨芟,儒風重興于俎豆。足使 季劄 觀 魯 ,更陳《南籥》之儀。” 清 周亮工 《高二澄甫将别予遊閩得五十韻送之》:“琅玕照乘車,鐘鼓和《南籥》。”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南籥”是一個較為罕見的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曆史文獻和字義分解來解析:

1. 字義分解

2. 文化語境中的含義 “南籥”可能特指周代文舞體系中的一種樂舞組合,具體有兩種解讀方向:

3. 文獻佐證難點 由于現存先秦文獻中未見“南籥”的直接記載,該詞可能屬于後世注疏中的術語,或為特定學派(如漢代今文經學)對古樂舞的歸類稱謂。建議進一步查閱《周禮·春官》《通典·樂典》等禮樂典籍,或關注近年出土簡帛文獻中的相關記載。

注:若需更精準的考據,可提供該詞出現的具體文獻段落,以便結合上下文分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南籥》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南籥》是一個古代文學作品的名稱,真實的意思是南國的笛子。

拆分部首和筆畫

拆分部首:⺳、⺮

筆畫:共21畫

來源

《南籥》是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之一,最早出現在《詩經·大雅·南方之什》中。這個詩歌描繪了南國的風土人情,其中提到了南國所特有的笛子,即《南籥》。

繁體

《南籥》的繁體字為「南籥」。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南籥」的字形可能有所差異。具體的字形需要參考不同曆史時期的古代文獻和文字。

例句

這裡給出一個使用《南籥》的例句:

南籥發嘶,笳鼓俨矣。 - 《詩經·大雅·南方之什》

這句詩意味着南國的笛子發出悲涼的聲響,笳鼓這些樂器的聲音也隆重而莊重。

組詞

與《南籥》相關的組詞:

- درجيان籥 (dāng jì yáo):指南位上的第二顆星,比喻在學識方面出類拔萃的人。

- 百戲南籥 (bǎi xì nán yuè):指表演藝術尤其是戲曲藝術在南方的發展和繁榮。

- 南籥與北箫:比喻南方和北方的不同風俗和文化特點。

近義詞

與《南籥》相近義的詞語:

- 南方之笛

- 南國笛聲

- 南音笛樂

反義詞

與《南籥》相反義的詞語:

- 北方之笛

- 北音笛樂

- 北國笛聲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