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尚書的意思、尚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尚書的解釋

(1) [a high official in ancient China]∶中國古代官名。執掌文書奏章。作為官名,始置于戰國時,或稱“掌書”。秦為少府屬官,漢武帝提高皇權,因尚書在皇帝左右辦事,地位逐漸重要。後各朝均有設置,清代相沿不改

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三國蜀· 諸葛亮《出師表》

上書乞骸骨,征拜尚書。——《後漢書·張衡傳》

(2) [minister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明清兩代是政府各部的最高長官

兵部尚書

詳細解釋

官名。始置于 戰國 時,或稱掌書,尚即執掌之義。 秦 為少府屬官, 漢武帝 提高皇權,因尚書在皇帝左右辦事,掌管文書奏章,地位逐漸重要。 漢成帝 時設尚書五人,開始分曹辦事。 東漢 時正式成為協助皇帝處理政務的官員,從此三公權力大大削弱。 魏 晉 以後,尚書事務益繁。 隋 代始分六部, 唐 代更确定六部為吏、戶、禮、兵、刑、工。從 隋 唐 開始,中央首要機關分為三省,尚書省即其中之一,職權益重。 宋 以後三省分立之制漸成空名,行政全歸尚書省。 元 代存中書省之名,而以尚書省各官隸屬其中。 明 初猶沿此制,其後廢去中書省,徑以六部尚書分掌政務,六部尚書遂等于國務大臣, 清 代相沿不改。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尚書”一詞包含雙重含義,分别指儒家經典著作和古代官職:

一、作為典籍的《尚書》

  1. 基本定義
    《尚書》是中國最早的政史文獻彙編,原名《書》,漢代始稱《尚書》,意為“上古之書”。内容涵蓋虞、夏、商、周時期的政治文告、君王诏令等,涉及政治、宗教、軍事等領域。

  2. 成書與流傳
    相傳由孔子編訂,但部分篇章為後世儒家補充,東晉梅赜所獻《古文尚書》存在真僞争議。今存58篇,分為《虞書》《夏書》《商書》《周書》。

  3. 曆史價值
    保留了大量上古史料,如《盤庚》反映商代社會,《禹貢》記錄戰國地理,被列為儒家“五經”之一。


二、作為官職的“尚書”

  1. 起源與演變

    • 戰國始設,初為掌文書的小官,秦漢屬少府,地位較低。
    • 漢武帝後職權漸重,東漢成為協助皇帝處理政務的核心官員,削弱三公權力。
    • 隋唐設尚書省,下轄六部(吏、戶、禮、兵、刑、工),長官為尚書仆射,宋代後總攬行政。
  2. 職能特點
    原為宮廷文書官,後發展為中央行政核心,明清時期為六部最高長官,延續至清末。


三、字源解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什麼是《尚書》

《尚書》是古代中國的經典之一,又稱《尚書大傳》,是中國最早的史書之一,記載了西周至戰國時期的曆史事件、傳世文獻和政治制度。

《尚書》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尚書》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尚(shàng)和書(shū)。

部首尚的意思是“尚(shàng)且,奉儀,崇奧也。”部首書的意思是“記寫文字”。

尚的筆畫數為7,書的筆畫數為4。

《尚書》的來源

《尚書》最早出現在西周時期,最初是按照古代帝王的命令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後來發展為一種以銘文或木簡形式保存在官方檔案庫中的文字記錄。《尚書》代表了中國古代書法和文化的一個重要方面。

《尚書》的繁體

《尚書》的繁體字是「尙書」。

古時候《尚書》的漢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對于《尚書》,在古代常用的漢字寫法中,「尚」字的上方有一個額外的點,而「書」字則略有變化,沒有現代常見的橫折。

《尚書》的例句

1. 《尚書》上記載了商朝末年的政治變革。

2. 學習《尚書》可以了解古代中國的社會制度。

與《尚書》相關的組詞

1. 尚文化

2. 書籍

3. 書法

《尚書》的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經書、典籍

反義詞:鬻書、棄書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