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喻美才。《南史·庾域傳》:“少沉靜,有名鄉曲。 梁文帝 為 郢州 ,辟為主簿,歎美其才,曰:‘ 荊南 杞梓,其在斯乎。’加以恩禮。”
“荊南杞梓”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jīng nán qǐ zǐ,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比喻傑出的人才,尤指來自南方的優秀人才。其中:
出自《南史·庾域傳》:
梁文帝任郢州主簿時,賞識庾域的才華,感歎道:“荊南杞梓,其在斯乎?”(意為“荊南的傑出人才,難道不就在這裡嗎?”)。
"荊南杞梓"是一個常見的四字詞,下面将逐一介紹其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荊南杞梓"是指中國湖北省和湖南省的地理轄區範圍,也代表篆刻、書畫以及鄂南地區的文化藝術。這個詞完整表達了文化和地理的内涵。
荊(艹部+扛):部首是"艹",總筆畫數為4。
南(卩部+丷):部首是"卩",總筆畫數為 5。
杞(木部+旨):部首是"木",總筆畫數為7。
梓(木部+子):部首是"木",總筆畫數為11。
"荊南杞梓"這個詞的來源源自于中國商代的地名,用以描述商代時期南方地域的政權。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個詞的含義逐漸擴展到了文化和藝術領域。
"荊南杞梓"的繁體字為「荊南杞梓」。
"荊南杞梓"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變化。如篆文寫法可以是「荊壬奚子」;隸書寫法可以是「荊南杞子」;楷書寫法可以是「荊南杞梓」。
他的作品充滿了荊南杞梓的文化氣息。
組詞方面,"荊南杞梓"可以與其他詞彙組合成更多的詞組,例如:荊南杞梓文化、荊南杞梓藝術、荊南杞梓地區等。
近義詞:鄂南、湖湘。
反義詞:荊北、杞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