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糠粞的意思、糠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糠粞的解釋

谷皮碎米。指粗劣的糧食。 宋 蘇轼 《吳中田婦歎》詩:“汗流肩赬載入市,價賤乞與如糠粞。” 宋 陸遊 《太息》詩之二:“仕宦十五年,曾不飽糠粞。” 清 唐孫華 《米貴》詩:“穀飛化為蠱,曾不留糠粞;官吏恣侵食,穿穴久成蹊。”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糠粞是漢語中一個複合名詞,特指谷物加工後的兩種副産品,常見于古代農書及飲食文獻。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詞義分解

  1. 糠(kāng)

    指谷物脫粒後分離出的粗糙外皮及表層雜質,質地輕飄疏松。如《說文解字》釋:“糠,谷皮也。”

  2. 粞(xī)

    指碾米過程中産生的碎米或細屑,顆粒小于完整米粒。據《集韻》載:“粞,米屑也。”

二、整體釋義

糠粞泛指谷物加工後剩餘的皮殼與碎米的混合物,屬低價值副産品。例如明代《天工開物》提及:“凡稻去殼為米,碾米為白,其糠粞可飼畜。”

三、曆史應用

  1. 飼料用途

    古代多用作禽畜飼料,如《齊民要術》載“糠粞飼豕,易長膘”。

  2. 救荒食材

    饑荒時貧民常以糠粞混合野菜充饑,清代《荒政叢書》記有“煮糠粞為粥”之事。

四、現代延伸

在農業術語中仍指代米糠與碎米的混合物,主要用于動物飼料或有機肥料生産。


參考來源:

  1.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
  2. 丁度《集韻》(上海古籍出版社)
  3. 宋應星《天工開物》(廣東科技出版社)
  4. 賈思勰《齊民要術》(農業出版社)
  5. 俞森《荒政叢書》(商務印書館)

網絡擴展解釋

“糠粞”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kāng xī(注音:ㄎㄤ ㄒㄧ),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基本釋義
    指谷物的皮殼和碎米,泛指粗劣的糧食。其中,“糠”是稻、麥等谷物脫粒後的外殼,“粞”本義為碎米或糙米脫下的皮屑,兩者結合後常用于形容貧苦人家或災荒時期的食物。

  2. 文學引用
    該詞在古代詩詞中多次出現,例如:

    • 蘇轼《吳中田婦歎》:“汗流肩赪載入市,價賤乞與如糠粞”,描寫農民因糧價低賤,辛苦收獲的稻米隻能以糠粞般的低價賣出。
    • 陸遊《太息》詩:“仕宦十五年,曾不飽糠粞”,表達清貧生活難以為繼的辛酸。
  3. 延伸内涵
    除字面含義外,“糠粞”常被用來象征貧瘠、卑微的生活狀态,或比喻價值低廉的事物。例如清代唐孫華在《米貴》詩中用“穀飛化為蠱,曾不留糠粞”暗喻官吏剝削導緻民不聊生。

  4. 相關詞彙

    • 糠秕:類似概念,指谷殼和癟谷,常比喻無價值之物(如《世說新語》中“聖人之糠秕”)。
    • 糠籺:古籍中亦指粗劣食物,如《史記》記載陳平貧困時“食糠覈”。

“糠粞”既是一個具體名詞,也承載了古代社會對民生疾苦的深刻反映。如需更完整的曆史用例,可參考、4、7提供的文獻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百夫良扳親背理悖缪杯盞比甲擘名布拉柴維爾傪悴呈詢尺牍牀貼摴蒱錦旦莫彫刓彫亡負縴傅說霖觀讀桂窟櫃吏海拔椷素花裀婚嫁簡賤謹終慎始炯炯有神局域網劇中人卡塔爾口順朗浄厘務履曆片夢行症門橋墨绶慕義難度袅袅娉娉甯可排根頖國評語輕怯傾志宂句沙牛時衣守産送飯讨吃鬼未為不可顯謀顯要校訓夏天檄定析圭分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