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刻薄無情。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刑名·自盡》:“婦人自盡,或姑嚴而毆辱時加,或夫忍而寡刻相待,此自盡之可憫者也。”
“寡刻”是一個漢語詞語,在不同語境中主要有兩種解釋:
根據漢典等權威來源,“寡刻”意為為人苛刻、缺乏仁慈,常見于清代文獻。例如《福惠全書》中描述:“婦人自盡,或姑嚴而毆辱時加,或夫忍而寡刻相待”,這裡特指家庭成員間的冷酷對待。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不擅言辭、沉默内向,認為“寡”指言語少,“刻”指言辭。但這種用法在古籍中未見明确記載,可能與現代語言演變或誤讀有關。
《寡刻》指的是一種特定的寂靜和孤獨的狀态,可以表示一個人内心的孤獨感或缺乏交流的情況。
《寡刻》的拆分部首是宀和日,總共包含10個筆畫。
《寡刻》一詞來源于古代漢語,寡意為寂寞,孤獨,刻意為垃圾、碎片。兩者結合指的就是人們心靈上的孤獨與寂寞。
《寡刻》的繁體為『寡剋』。
古時候,《寡刻》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相同。
1. 小明生活在一個偏遠的山村,常常感到寡刻。
2. 她孤獨地坐在窗邊,感受到了一種寡刻的情緒。
3. 在這個數字化時代,許多人越來越易于陷入寡刻的境地。
1. 寡刻情感 (lonely feeling)
2. 寡刻狀态 (solitary state)
3. 寡刻生活 (isolated life)
1. 孤獨 (loneliness)
2. 寂寞 (solitude)
3. 孤單 (alone)
1. 羁絆 (bond)
2. 交流 (communication)
3. 熱鬧 (lively)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