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舊稱貪得無厭的官吏。 宋 陳叔方 《颍川語小》卷下:“鱟,雌常先雄,其子如積珠,毀殼而産,殼甚銛利。南人捲之為杓,戛釜無餘瀝,吏之能席卷者,故戲之為鱟杓官人雲。”
“鲎杓官人”是一個源自宋代的成語,主要用于諷刺貪腐官吏。以下是詳細解釋:
指貪得無厭、搜刮民財的官吏,比喻官員利用職權大肆斂財,如同用鲎殼制成的杓子“舀盡最後一滴油水”。
出自宋代陳叔方《颍川語小》卷下:
“南人捲(鲎殼)之為杓,戛釜無餘瀝,吏之能席卷者,故戲之為鲎杓官人。”
意為:南方人用鲎殼做杓子,連鍋底最後一滴液體都能舀盡;借此諷刺官吏搜刮民財時“寸草不留”的行徑。
提示:該詞現代使用較少,多見于曆史文獻或特定語境下的諷喻表達。
《鲎杓官人》(hòu sháo guānrén)是一句成語,指的是遊手好閑、無所事事的官員。
《鲎杓官人》的拆分部首是魚(魚頭+魚尾部)和木,它的總筆畫數為19畫。
《鲎杓官人》一詞來源于明代楊慎所著的小說《鹿鼎記》。小說中,主角康熙皇帝遇到一個假裝官員的曹太監,他雖然手持一把鲎杓,卻沒有任何真正的職位,隻是為了享受皇帝給予的待遇。這個故事形象地描繪了一個懶散無為的官員形象,從而衍生出了成語《鲎杓官人》。
《鲎杓官人》的繁體字為鱸杓官人。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在有些不同。但《鲎杓官人》這句成語的字形在古代并無明顯差異。
他整天閑散無事、遊手好閑,真是個典型的《鲎杓官人》。
鲎浪(hòu làng):形容浪濤翻滾、聲勢洶湧的海浪。
官官(guān guān):指************現象嚴重、相互推诿,互相遷怒的官員。
遊手好閑、懶散無為、頤使氣指。
勤奮肯幹、忙碌努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