镕液的意思、镕液的詳細解釋
镕液的解釋
猶融合。 明 胡應麟 《詩薮·古體下》:“近時作者,間能俱備兩公之體,至鎔液二子之長,則未睹也。”
詞語分解
- 镕的解釋 镕 (鎔) ó 鑄器的模型。 銷熔。 熔化。 喻陶冶(思想品質)。 古代的矛類武器。 筆畫數:; 部首:钅; 筆順編號:
- 液的解釋 液 è 能流動、有一定體積而沒有一定形狀的物質:液體。液汁。液晶。液态。血液。 * 。溶液。津液。 澄清:“凡為弓,冬析幹而春液角”。 筆畫數:; 部首:氵;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镕液”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通常用于文學或學術語境,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 拼音:róng yè
- 結構:均為左右結構,由“镕”和“液”組成。
- 核心含義:指“融合”,尤其強調将不同元素或風格融為一體的過程或結果。
字義分解
- 镕(róng):
- 本義指熔鑄金屬的模型,引申為“楷模”或“規範”,多用于人名。
- 在“镕液”中取其“熔鑄”的意象,象征通過高溫熔化實現融合。
- 液(yè):
- 指液體,如“血液”“溶液”等。
- 此處隱喻不同事物如水般混合交融的狀态。
引證與用法
明代胡應麟在《詩薮·古體下》中提到:“近時作者,間能俱備兩公之體,至鎔液二子之長,則未睹也。”
- 解析:
胡應麟指出,當時文人雖能模仿兩位名家的風格,但未能真正将兩者的優點融合創新。這裡的“镕液”強調文學創作中超越模仿、實現内在統一的境界。
使用場景
- 文學評論:描述不同藝術風格的深度結合。
- 學術讨論:指理論或思想的融會貫通。
注意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常見于古典文獻或特定領域的研究。如需更權威的釋義,建議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專業古籍注釋。
網絡擴展解釋二
镕液
詞義:镕液是指金屬受熱而變為液态的過程。
拆分部首和筆畫
镕液的部首是金,總筆畫數為14。
來源
镕液一詞的來源較為簡單,"镕"字意為燒烤時金屬的融化狀态,而"液"字即液态。
繁體
镕液的繁體字為 "鎔液"。
古時候漢字寫法
镕液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為 "鏶湧"。
例句
1. 坩埚中的金屬片慢慢變成了一塊堅固的镕液。
2. 高溫下,鐵水變成了燙人的镕液狀。
組詞
1. 镕鑄:将金屬加熱至镕液狀态後,再進行模具鑄造。
2. 镕爐:用來熔化金屬使其變為镕液的設備。
近義詞
1. 熔化:指固體物質受熱而形成液态。
2. 熔融:指物質受熱使各組分混合成為一體。
反義詞
凝固:指液态物質受冷卻或其他原因而變為固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