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体的意思、草堂体的详细解释
草堂体的解释
明 宁王 朱权 所定乐府体十五家之一。 明 朱权 《太和正音谱·乐府体式》:“草堂体,志在泉石。” 姚华 《曲海一勺·骈史上》:“曲之传远而所著又伙者,或神游於广漠,或託志於泉石,或攄忠而诉志,或嘲讥而戏謔,厥有黄冠、草堂、楚江、骚人诸体,皆不得志於时者之所为。”
词语分解
- 草的解释 草 ǎ 对高等植物中除了树木、庄稼、蔬菜以外的茎干柔软的植物的统称;广义指茎干比较柔软的植物,包括庄稼和蔬菜:青草。野草。茅草。水草。花草。草鞋。草堂(茅草盖的堂屋,旧时文人以此自称山野间的住所,有自
网络扩展解释
“草堂体”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与散曲相关的一种创作风格,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定义
草堂体是元散曲的创作风格之一,由明代宁王朱权在《太和正音谱》中归纳的乐府体十五家之一。其核心特点是“志在泉石”,即通过作品表达对山水自然的向往和隐逸生活的追求,与“玉堂体”(歌功颂德之作)形成鲜明对比。
二、命名来源
“草堂”原指文士隐居的简陋茅屋,象征清贫淡泊的生活状态()。朱权以此命名,既呼应了隐逸主题,也体现了此类散曲多创作于远离朝堂的民间环境。
三、内容与风格
- 题材:多描绘山林泉石、田园风光,抒发超脱世俗、安贫乐道的情怀。
- 语言:风格质朴自然,不事雕琢,与“玉堂体”的华丽庄重形成对比。
- 创作背景:作者多为不得志的文人士大夫,借散曲寄托对现实的不满或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四、相关对比
- 与玉堂体:玉堂体以“公平正大”为特点,内容多为歌颂统治者功德,但实际传世作品较少()。
- 与楚江体、骚人体:同属朱权分类中表达个人志趣的散曲风格,但草堂体更侧重隐逸主题()。
说明:草堂体的相关记载主要源自朱权的《太和正音谱》,现代研究可参考任二北《散曲概论》、隋树森《元人散曲论丛》等文献。需注意,尽管朱权是明代人,但他归纳的“十五体”实际是对元代散曲风格的总结。
网络扩展解释二
《草堂体》是一种书法字体风格,其意思是以草书风格书写的堂堂正正的字体。它的部首拆分为「艹」和「堂」,部首「艹」表示草字头,「堂」表示堂堂正正。这个词来源于古人在书法创作中对草书的独特理解和发展。相对于传统的正楷字体,草堂体更加活泼、有生命力。
草堂体的笔画丰富多样,常常使用疾速旋转的描摹笔法,给人一种行云流水的感觉。草堂体的字体形态和筆劃結構能因特定书写者而有所变化,因此没有统一的规范。古代繁体字的写法与现代简化字不同,其笔画更加复杂,并且有一种独特的韵味。
以下是草堂体的一些例句:
1. 草堂体的字迹如行云流水,较为独特。
2. 他的草堂体字体具有个人风格,别具一格。
组词:草书、楷书、行书、隶书、篆书等。
近义词:行书、楷书等。
反义词:隶书、篆书等。
总之,草堂体是一种以草书为基础,形态堂堂正正的书法字体风格。它具有独特的笔画结构和个人风格,给人一种活泼有生命力的感觉。
别人正在浏览...
暗春八不挨白昼勃窣拨正财阀参典饬谨出尘毳罽打把式大来镫仗殿堂楼阁伉厉爟烽观仰汉傅和扰合时鸿渚皇帝老爷虎文剑舞焦笔妓弟吉量窘逼军灶科业课役拉练冷艳离诡离即禄米没而不朽没乱煞摩揉摩玩木象墓虚目治手营戚里清洁工癯露睿藻馺沓圣父神足市称食生诵持坦腹东床宛媚物汇无梁五姓蕃晓知习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