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敕的意思、符敕的詳細解釋
符敕的解釋
亦作“ 符勅 ”。1.敕命文書。《舊唐書·崔器傳》:“ 器 懼,所受賊文牒符敕,一時焚之。” 明 何景明 《何子·固權》:“夫班爵封者遺之券誥,賜祠第者護之符勅。”
(2).指符箓。《資治通鑒·梁武帝中大通三年》“彼皆恃其符厭” 元 胡三省 注:“謂 劉靈 助書為符敕以厭勝也。” 清 魏源 《貴溪象山龍虎山諸詩》之二:“流俗亦何知,萬裡走符勅。不信溪山靈,獨鐘 巫陽 宅。”
詞語分解
- 符的解釋 符 ú 古代朝廷傳達命令或征調兵将用的憑證:虎符。符信。符節。 代表事物的标記、記號:符號。音符。 相合:符合。言行相符。 道士畫的驅使鬼神的圖形或線條:符咒。護身符。 古代稱祥瑞的征兆:符瑞。符應(
- 敕的解釋 敕 ì 帝王的诏書、命令:敕命。敕書。敕封。奉敕。宣敕。 告誡:申敕。戒敕。 古同“饬”,整頓。 筆畫數:; 部首:攵;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符敕(fú chì)是中國古代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
官職或軍權的授予儀式
符敕最初指君主通過正式儀式授予官員職位或軍事權力的行為,象征對其忠誠與信任。這種儀式通常由君主親自頒發,具有政治權威性,常見于古代官僚體系中。
-
敕命文書
符敕也可指代具體的官方文書,例如《舊唐書》記載官員崔器因懼怕而焚毀“賊文牒符敕”,此處符敕即代表敕命文件。明代文獻中亦提到“符勅”用于封爵或賞賜的憑證。
二、引申含義
-
符箓(道教法術符號)
在宗教或法術語境中,符敕被借指為符箓。例如元代胡三省注釋《資治通鑒》時,提到劉靈助書寫符敕用于“厭勝”(驅邪避災的法術)。清代魏源的詩句“萬裡走符勅”也暗含此意。
-
異體寫法
該詞存在異體形式“符勅”,多見于曆史文獻,如明代何景明的《何子·固權》中即用此寫法。
三、總結
符敕的核心意義需結合語境判斷:
- 政治場景:指官職任命或官方文書;
- 宗教/法術場景:與符箓相關,用于驅邪或儀式。
建議進一步查閱《資治通鑒》《舊唐書》等原始文獻以深入理解不同用法。
網絡擴展解釋二
《符敕》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行文的字符和口頭的命令。它由“符”和“敕”兩個部分組成。
部首和筆畫:
- 符(部首:蔔,五筆編碼:12453)
- 敕(部首:攵,五筆編碼:20335)
來源:
《符敕》這個詞源于古代帝王的旨意和行政命令。在古代,帝王常使用符和敕這兩種方式來傳達自己的意見和命令。
繁體:
《符敕》在繁體字中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有所不同,但《符敕》這個詞的寫法基本保持一緻。
例句:
1. 他通過符敕将自己的意見傳達給大家。
2. 請按照皇帝的符敕去辦事。
組詞:
《符敕》這個詞沒有常用的具體組詞形式。
近義詞:
類似于《符敕》的詞語有:文書、文件、命令等。
反義詞:
與《符敕》含義相反的詞語取決于具體的語境,例如:不準、禁止、禁令等。
希望以上回答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