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山崖險峻。 唐 白居易 《亭西牆下伊渠水中置石激流潺湲成韻頗有幽趣以詩記之》:“嵌巉 嵩 石峭,皎潔 伊 流清。”
“嵌巉”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形容山勢或崖壁的險峻形态,具體解釋如下:
古籍出處
最早見于唐代白居易的《亭西牆下伊渠水中置石激流潺湲成韻頗有幽趣以詩記之》:“嵌巉嵩石峭,皎潔伊流清。”此處以“嵌巉”形容嵩山石壁的險峻。
現代釋義擴展
除形容山崖外,也可引申比喻事物艱深複雜的狀态,如“嵌巉的學術問題”。
該詞在《說文解字注》中被解析為“險峻”之意,且多部詞典(如《漢語詞典》)收錄其釋義,屬規範用詞。若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白居易原詩或權威字典條目。
嵌巉(qiàn yán)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指地勢險峻、山嶺交錯,形成功峰峻嶺的景觀。
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山”和“石”,它的筆畫是17畫。
嵌巉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文獻。《郦道元集》中有一句話:“山有嵌巉之狀”,這句詩引申為表達山勢險峻的意境。從此以後,人們将此詞廣泛用于描繪山嶺地形的特征。
在繁體字中,嵌巉的寫法為「嵌巉」。并沒有太大的變化,依然由部首“山”和“石”組成。
在古代,嵌巉這個詞的寫法稍有差異。例如,在《字源》中提到過一種古代寫法「塹巉」,在筆畫上與現代寫法相同,但在結構上稍有不同。
1. 這座山上嵌巉峰巒,壯麗非凡。
2. 峽谷中的岩石層層疊疊,形成了嵌巉之勢。
3. 我們頂着大雪攀登山峰,終于看到了那神秘的嵌巉景觀。
組詞:嵌巉之巅、嵌巉奇觀、嵌巉險峻。
近義詞:峻峭、險峻、壯麗。
反義詞:平地、波平如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