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結集的意思、結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結集的解釋

(1).佛教名詞。梵文的意譯。 釋迦牟尼 生時隨機說法,無文字記載。涅槃後,弟子們集會,各誦所聞,彙集成為法藏,故稱。相傳現有佛經經過四次結集:(1)佛滅後不久,以 大迦葉 為首的五百比丘在 王舍城 結集;(2)佛滅後百年,以 耶舍 為首的七百比丘在 毘舍離 結集;(3) 阿育王 時代,公元前三世紀頃,以 目犍連子帝須 為首的一千比丘在 華氏城 結集;(4) 迦膩色迦王 時代,公元二世紀頃,以 脅比丘 為首的五百比丘在 迦濕彌羅 結集。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摩揭陀國下》:“大竹林中,有大石室,是尊者 摩訶迦葉波 於此與九百九十九大阿羅漢,以如來涅槃後,結集三藏。” 明 李贽 《釋迦佛後》:“ 迦葉 無故翻令 阿難 結集,遂成三藏教語,流毒萬世。”

(2).結合聚集。 宋 蘇轼 《奏浙西災傷第一狀》:“官吏拱手坐視人死,而山海之間,接連 甌 閩 ,盜賊結集,或生意外之患。” 梁啟超 《論學術之勢力左右世界》:“近年以來,各地學生鹹不滿於專制之政,屢屢結集,有所要求。”

(3).特指軍隊在某地聚集。《敦煌變文集·捉季布傳文》:“結集狂兵侵 漢 土,邊方未免動灰塵。” 吳組缃 《山洪》三十:“目前 蕪湖 、 南陵 那面他們也正結集騎炮兵,準備進犯,戰事早晚要爆發。”

(4).将單篇詩文編成集子。 魯迅 《<二心集>序言》:“這裡是一九三○年與三一年兩年間的雜文的結集。” 吳晗 《<學習集>自序》:“所引用的例子都是我比較熟悉的,但是在結集的時候,重讀一遍,卻不免感得有些重複了。”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結集”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有所差異,主要包含以下三種解釋:

一、佛教術語(核心含義)

梵語samgīti 的意譯,指佛弟子通過集會共同審定、彙編佛陀的教義。佛陀涅槃後,弟子為防止教義散佚或異說滲入,通過集體會誦整理成經典。根據記載,佛教曆史上有四次重要結集:

  1. 第一次結集(佛滅後不久):由大迦葉召集500比丘在王舍城完成,形成經藏與律藏。
  2. 第二次結集(佛滅百年後):耶舍率700比丘在毘舍離解決戒律争議。
  3. 第三次結集(公元前3世紀):目犍連子帝須主持,阿育王時期在華氏城集結千名比丘,确立正統教義。
  4. 第四次結集(公元2世紀):迦膩色迦王時期在迦濕彌羅由脅比丘等500比丘完成,完善經論注釋。

二、普通語義

  1. 軍事行動:指軍隊在某地聚集,如《敦煌變文集》中“結集狂兵侵漢土”。
  2. 詩文彙編:将單篇作品整理成集,如“結集成冊”。
  3. 一般聚集:泛指事物或人員的結合聚集,如“結集兵力”。

三、延伸補充

佛教結集不僅是曆史事件,更成為維護教義純正性的制度,對佛經傳承起到關鍵作用。現代語境中,“結集”的使用已擴展至文學、軍事等領域,但需結合上下文理解具體含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結集

《結集》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具有多重含義。其中,“結”字是一個常用字,拆分部首是“纟”和“吉”,總計3個筆畫;“集”字同樣是一個常用字,拆分部首是“⺮”和“木”,總計12個筆畫。

“結集”一詞來源于古代漢語,起初的意思指的是把散亂的事物或者人們聚集、歸納成一個整體。隨着時間的推移,“結集”逐漸演變為指代一本歸納一定内容的書籍或者文集。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結集」。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與現代略有不同。以“結”字為例,古代寫法為「結」,與現代寫法基本一緻。但是,“集”字的古代寫法為「輯」,其形狀與現代寫法略有差異。

以下是一些使用“結集”一詞的例句:

有關“結集”的組詞包括:結集成、結集起、結集整理等。它的近義詞有:編集、輯錄、文集等。而“分散”則可以看作是“結集”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