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ridge]∶分開田畝的土埂
(2) [a rise in land]∶田間種植作物的壟
亦作“ 田隴 ”。1.田埂。 宋 陳與義 《曳杖》詩:“田壟粲高低,白水一時滿。” 郭沫若 《北伐途次》五:“馬走了一天半夜自然也是疲倦了,它們卻又知道我們是不會騎的,走到一段田隴上的時候竟至立着不動。”
(2).指田間。 三國 魏 曹植 《魏德論》:“甘露匝時,農夫詠於田隴,織婦欣而綜絲。”《宋書·樂志四》:“古時有 虞舜 ,父母頑且嚚。盡孝於田隴,烝烝不違仁。” 唐 白居易 《息遊堕策》:“田壟罷人望歲勤力者,日以貧困。” 何其芳 《憶昔》詩之八:“試登山半望田壟,麥色青青早吐芽。”
“田壟”是農業領域常用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詳細解析:
基本含義
指田間用于分隔土地或種植作物的土埂,具體分為兩種:
字義拆解
功能與用途
曆史與文學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宋代陳與義《曳杖》詩:“田壟粲高低,白水一時滿”,後三國曹植《魏德論》等文獻也有使用。
與“田埂”的區别
兩者常被混用,但細微差異在于:
示例:端木蕻良《土地的誓言》中“田壟裡埋葬過我的歡笑”,即通過具象的田壟表達對故土的情感寄托。
田壟是指農田中的一塊塊高起的土堆,用來分割田地,并控制水流和灌溉。它們通常由農民用鋤頭或犁在田地上耕作後形成。
田壟的拆分部首是田字底部的草字頭部分。它的總筆畫數是9畫。
田壟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它起初是一個簡單的圖形,代表着田地的輪廓。隨着時間的推移,田壟的字形逐漸演變,但其基本含義仍然保持不變。
田壟的繁體字是「田壟」。
在古代,田壟的字形寫作「田壟」,其中的「壟」字由「口」和「隆」兩個部分組成。
1. 農民用鋤頭整理田壟,以便更好地種植作物。
2. 在農忙的季節,農田中的田壟上繁忙地走着農民的身影。
1. 田地:指種植農作物的土地。
2. 壟斷:指某個企業或個人在市場上獨占主導地位。
3. 壟斷性:指具有壟斷特征或表現出壟斷行為的。
1. 地堤:具有相似功能的土堆。
2. 地埂:類似于田壟,用來分割田地的土堆。
平地:沒有壟分的開闊土地,不形成高起的土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