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剽賊的意思、剽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剽賊的解釋

抄襲。 唐 韓愈 《南陽樊紹述墓志銘》:“惟古於詞必己出,降而不能乃剽賊。” 清 沉德潛 《說詩晬語》卷下:“ 錢牧齋 信口掎摭,謂其摹拟剽賊,同於嬰兒學語。” 清 方宗誠 《<古文簡要>序》:“是豈徒剽賊古人,揣句讀摩音節而為之者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剽賊”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含義為抄襲他人作品或竊取他人成果,常見于古代文學批評中。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核心含義
    “剽賊”指通過抄襲、模仿他人文字或觀點,将其據為己有的行為。該詞多用于批評缺乏原創性的創作,帶有貶義色彩。

  2. 詞義演變

    • “剽”本意為“掠奪、竊取”,如“剽竊”;“賊”則指“偷盜者”。組合後強調“竊取他人成果”的行為。
    • 現代漢語中,“剽竊”更為常用,而“剽賊”多出現在古籍或仿古語境中。

二、文獻例證

  1. 古代用例

    • 唐代韓愈《南陽樊紹述墓志銘》提到:“惟古於詞必己出,降而不能乃剽賊。”,強調古人創作須原創,否則淪為剽竊。
    • 清代沈德潛批評錢謙益時,稱其“摹拟剽賊,同於嬰兒學語”,指責其模仿痕迹過重。
  2. 現代用法
    該詞在當代使用較少,多見于學術讨論或曆史文獻分析中,強調對抄襲行為的批判。


三、相關詞語辨析


四、總結

“剽賊”是古代對抄襲行為的嚴厲批評,強調對原創性的重視。其核心含義至今未變,但現代語境中更傾向于使用“剽竊”一詞。如需引用古籍或進行文學批評時,可選用“剽賊”以貼合曆史語境。

網絡擴展解釋二

剽賊的意思

剽賊(piāo zéi)是一個漢語詞彙,形容一個人偷竊或盜竊的行為。剽賊通常用來形容那些以非法手段獲取他人財物的人,具有貶義。

拆分部首和筆畫

剽賊的拆分部首是刀(刂)和貝(貝),分别在左右兩邊。它的總筆畫數是11畫。

來源

剽賊的字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由“剽”和“賊”兩個字組合而成。剽(piāo)表示竊取、偷盜,而賊(zéi)則表示盜賊、賊人。

繁體字

剽賊的繁體字為「剽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剽賊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不過,總體上它的形狀和現代漢字寫法相似,隻是部分筆畫的結構可能有所差異。

例句

1. 那個小偷被當場抓住,他是個慣常剽賊。

2. 警方發出懸賞通告,希望能夠抓獲這名神秘的剽賊。

組詞

剽賊的組詞可以有剽竊、盜竊、竊賊、小偷等。

近義詞

剽賊的近義詞包括小偷、竊賊、騙子等。

反義詞

剽賊的反義詞可以是正直、誠實、光明正大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