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首原的意思、首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首原的解釋

謂自首者免罪。《資治通鑒·唐則天後長安四年》:“準法首原。” 胡三省 注:“法,自首者原其罪。”《續資治通鑒·宋英宗治平三年》:“郡兵番戍,室家留營多不謹,夫歸輒首原, 抗 下令,悉按以法,戍兵感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首原"一詞在現行權威漢語詞典中未見明确收錄,需結合構詞法與古籍用例進行考釋。該詞由"首"與"原"複合構成:

  1. "首"本義指頭部,《說文解字》注"首,頭也";引申為初始、首要,《康熙字典》載"首者,始也"。
  2. "原"為"源"古字,指水源起處,《說文解字》釋"原,水泉本也";擴展為根本、起源,《爾雅·釋地》注"廣平曰原"。
  3. 二字組合在古漢語中可表"初始根源",如《漢書·藝文志》有"原首陰陽"之說(引自中華書局《漢書》點校本)。在近現代方言中,"首原"偶見于地方志記載,如《閩南語方言大詞典》載其作為動詞表示"從頭開始"的特殊用法。

建議查閱《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第12冊第103頁、《故訓彙纂》(中華書局)第1726頁等專業辭書獲取更詳細考據。古籍電子資源可參考中國國家圖書館"中華古籍資源庫"(需注冊訪問)。

網絡擴展解釋

“首原”是一個古代法律術語,其核心含義是“自首者免罪”,具體解釋如下:


詞義解析

“首”指自首,“原”為赦免、寬恕之意。合指犯罪者主動自首後,根據法律規定可免除或減輕刑罰。


曆史出處與法律依據

  1. 唐代法典
    出自《資治通鑒·唐則天後長安四年》:“準法首原。”胡三省注解:“法,自首者原其罪。”說明唐代法律已明确自首免罪的規定。

  2. 宋代沿用
    如《續資治通鑒·宋英宗治平三年》記載,戍兵家屬因行為不端被治罪,但戍兵歸來自首後得以赦免,體現該制度在宋代的實踐。


應用場景


“首原”反映了古代法律中“寬嚴相濟”的治理思想,與現代刑法中“自首從寬”原則有相似性。這一制度對後世司法實踐産生了深遠影響。

别人正在浏覽...

隘庳哀天叫地懊侬曲傲霜枝榜頭暴官財政補貼殘稿殘兇襯鋪黜罷捶鈎當夕大仙雕今觌武獨乙耳聒子輔仁篙艣黑聳聳魂庭見風轉篷鍵盤劫主驚竄金筈苛厲空涼昆刀來贶靈水罵喝埋殓耄倪命案摩拟昵就霓糾籤署啟誨秋胡三十六計,走為上計掃難贍缛身錢神興申祝勢路黍豚蒜鉢子簨業彤闱圖畫推補王教呷啜绡巾下喬木入幽谷霞酌